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历史热读
  • 搜索字典
  • 搜索词典
  • 搜索成语
  • 搜索单词
  • 搜索古诗
  • 搜索古籍
  • 搜索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人物

人物

李忱

李忱朝代:唐朝时期

唐宣宗李忱(chén)(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长庆元年(821年),封光王。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后,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以皇太叔继位,年号“大中” 。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读《贞观政要》,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对外关系上,李忱在位时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军...[详细]

李炎

李炎朝代:唐朝时期

唐武宗李炎(814年7月2日—846年4月22日),曾名李瀍。唐文宗之弟,唐穆宗与宣懿皇后韦氏之子,唐朝第十六位皇帝。李炎于长庆元年(821年)被封为颍王。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唐文宗疾重,李炎被诏立为皇太弟,废太子。唐文宗去世后,李炎即位。次年,改元会昌。李炎即位后,贬逐牛党,召淮南节度使李德裕为相。李党陈夷行、李让夷等亦先后为相,一时形成李党独掌朝柄的局面。李炎对宦官亦稍加挫抑,拥立他的大宦官仇士良亦被迫致仕。会昌三年(843年),其命诸道平定昭义刘稹叛乱。会昌五年(845年),李炎下令拆毁全国佛...[详细]

李昂

李昂朝代:唐朝时期

唐文宗李昂(809年11月20日-840年2月10日),原名李涵,唐朝第十五位皇帝,唐穆宗李恒的次子,母为贞献皇后萧氏。李昂性格恭俭儒雅, 悲悯仁慈。在长庆元年(821年),被封为江王。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被宦官拥立为帝。即位后李昂勤政爱民、厉行节俭,对宦官专权“心愤仇耻,志除凶慝。”太和九年(835年),李昂与重臣李训、郑注等,发动“甘露之变”,企图消灭宦官势力,事败后遭到软禁。开成五年(840年),李昂抑郁而终,年仅三十二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安葬于章陵。李昂性仁孝,恭俭儒...[详细]

李湛

李湛朝代:唐朝时期

唐敬宗李湛(809年7月22日—827年1月9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十四位皇帝(824年—827年在位),唐穆宗李恒长子,母为恭僖皇后王氏。长庆元年(821年),加封景王。长庆二年(822年),册立皇太子。长庆四年(824年),即位于柩前,时年十六岁。在位期间,礼遇朝臣,耽于玩乐。蔡东藩评价:“唐敬宗在位二年,未尝行一虐政,且于裴度、李绛、韦处厚诸臣,亦知其忠直可用,非直淫昏无道者比,而卒为逆阉所弑者,好游宴,暱佞幸故也。”沉迷蹴鞠和打夜狐,不爱理政。任由权宦王守澄勾结宰臣李逢吉,排斥...[详细]

李恒

李恒朝代:唐朝时期

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原名李宥,唐宪宗第三子,母懿安皇后郭氏。他是唐朝第12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以外),初封建安郡王,后进封遂王。812年,被立为皇太子。820年继位,在位五年(820年―824年在位),年仅二十九岁。贞元十一年七月六日(795年7月26日)生于大明宫,初名李宥。当时的皇帝是他的曾祖父唐德宗,父亲唐宪宗时为广平郡王,母亲郭氏为广平郡王妃。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初,祖父唐顺宗即位后,三月,父亲李纯被立为太子。唐宪宗在805年登基后,母亲郭氏做为唐宪宗的嫡妻却未能立为皇后,只...[详细]

李纯

李纯朝代:唐朝时期

唐宪宗李纯(778年3月17日—820年2月14日),初名淳,后改名纯,唐顺宗李诵长子,唐德宗李适的孙子。中国唐朝第十二位皇帝[除去唐殇帝](805年—820年2月14日在位)。李纯少年时胸怀大志,常翻阅历朝实录。贞元四年(788年),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四月,被册立为皇太子,同年八月在“永贞内禅”后即位为帝。他继位以来,注意树立良好的政治风气,鼓励大臣直言极谏,自己则虚心纳谏。由于他的大力倡导,元和年间,敢于直言直谏的大臣大为增加,形成了贞观、开元以来从未有过的良好的政治空气。同时,李纯...[详细]

李诵

李诵朝代:唐朝时期

唐顺宗李诵(761年—806年),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唐德宗李适长子,母亲为昭德皇后王氏。大历十四年(779年)进封宣王,建中元年(780年)册立为太子。慈孝宽大,仁而善断,涉猎诸艺,擅长隶书。贞元元年(785年),组织了“奉天保卫战”的胜利。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式继位。即位后,立即重用王叔文等推行改革,抑制宦官。同年8月,宦官逼迫李诵退位,让其禅位于太子李纯。806年,李诵病死,终年46岁。唐顺宗李诵的统治时期,尽管面临重大的健康挑战和强大的保守势力,他仍试图在政治、...[详细]

李适

李适朝代:唐朝时期

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小名岧郎,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唐朝第十位皇帝,唐代宗李豫长子,母为睿真皇后沈氏。李适最初被封为奉节郡王。宝应元年(762年)担任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雍王,在名义上统军平定安史之乱。次年拜尚书令。广德二年(764年),被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年),李适即位。李适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之后任用幸臣卢杞等,并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详细]

李豫

李豫朝代:唐朝时期

唐代宗李豫(726年11月11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chù],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九位皇帝(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在位),唐肃宗李亨长子,母为章敬皇后吴氏。李豫为人仁孝温恭,深受祖父唐玄宗宠爱。最初以皇孙身份受封广平王。安史之乱时随父前往灵武,肃宗称帝后,被拜为天下兵马元帅。作为名义上的唐军统帅,统领郭子仪等诸将先后收复长安、洛阳。凭借收复两京之功相继进封楚王、成王。乾元元年(758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762年),肃宗病死,李豫被宦官李辅国等拥立为...[详细]

李亨

李亨朝代:唐朝时期

唐肃宗李亨(711年10月19日—762年5月16日),又名李嗣升、李浚、李玙、李绍,庙号“肃宗”,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母为元献皇后杨氏,唐代第八位皇帝(756年—762年在位)。最初被封为陕王,拜为安西大都护。后徙封忠王,兼朔方大使、单于大都护。738年,被立为皇太子。755年,安禄山率兵南下攻唐,玄宗率少数皇亲国戚逃离长安。之后,太子李亨带两千禁军北上。不久,被拥戴即皇帝位,亲率大军南下彭原。757年,收复西京长安,十月收复洛阳。李亨入长安后,自蜀中迎回玄宗。平叛期间,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详细]

李隆基

李隆基朝代:唐朝时期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年9月8日—756年8月12日在位)。垂拱元年八月戊寅日(685年9月8日),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唐隆元年六月庚子日(710年7月21日),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拥立其父李旦复位。先天元年八月庚子日(712年9月8日),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详细]

李重茂

李重茂朝代:唐朝时期

唐少帝李重茂(695年-714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六位皇帝,唐中宗李显第四子。圣历三年(700年),受封北海王。神龙元年,进封温王。景龙四年(710年),即皇帝位,嫡母韦皇后临朝称制,年号唐隆。堂兄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让位给安国相王李旦,复封温王。景云二年(711年),改封襄王。开元二年(714年),出任房州刺史,在任上逝世,时年二十岁,谥号为殇,葬在武功县西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