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历法学
历法为阴阳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即365又1/4日为一回归年,故又称“四分历”。阴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即二十九或三十日为一朔望月。十二个朔望月为一个民用历年,它与回归年有差数,所以阴阳历在若干年内置闰,闰月置于年终,称为十三月。旦为日初出之时,朝与大采相当。暮为日将落之时。北京平谷商代中期墓葬中出土的金臂钏、金耳环等,经化验含金达85%,杂有较多的银和少量的铜。其中金臂钏用锤鍱法制成。
天文历法学相关人物
天文历法学历史介绍
夏代时,历法已有很大的进步,相传中国最早的历法便是出于夏代的《夏小正》,是通过观察授时的方法进行编制的自然历。到了商代,大规模的祭祀和占卜,要求准确的祭祀时间和祭祀周期,加之农业生产的进步,气候对农业、畜牧业以及田猎等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商人正是通过观测天象来掌握气候的变化,因而使得商代历法在夏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商代的历法是迄今已知较为完整的最早的历法。商代历法为阴阳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即365又1/4日为一回归年,故又称“四分历”。阴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即二十九或三十日为一朔望月。商代用干支记日、数字记月;月有大小之分,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十二个朔望月为一个民用历年,它与回归年有差数,所以阴阳历在若干年内置闰,闰月置于年终,称为十三月。季节与月份有大体固定的体系。商代每月分为三旬,每旬为十日,卜辞常有卜旬的记载,又有“春”、“秋”之称。一天之内,分为若干段时刻,天明时为明,以后有大采、大食;中午为中日,以后有昃、小食、小采。旦为日初出之时,朝与大采相当。暮为日将落之时。对于年岁除称“岁”、“祀”之外,也称为“年”。商代天文学中的许多天象在卜辞中均有记载,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中国金银器工艺产生
科学发掘的资料证明我国最早的金器产生于商代,在河南、河北、北京、山西等地的商代遗址和墓葬中均有金器出土。其中商殷中心区域出现了金片、金叶、金泊等饰件,而离这一区域较远的地方则出土了一些金质首饰。北京平谷商代中期墓葬中出土的金臂钏、金耳环等,经化验含金达85%,杂有较多的银和少量的铜。其中金臂钏用锤鍱法制成。两端锤成扇形,再弯成环状,金耳环一端锤成喇叭口状,一端锤成尖状,整体变成圆形,这些情况表明,商代时的金银器工艺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水平。
本网站内容均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发现不合适的内容,可联系我们(mail:75770150@qq.com)进行处理,谢谢!
本页面地址:https://www.cidianbk.com/lishiinfo/shijian/86.html,载请注明:转载自品味词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