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云山前盘古树,曾见前朝老谢敷。六寺钟声何处尽,僧残惟有粥呼鱼。
笋天已过麦地瘦,一饭山厨鲑菜无。青鞋布袜客何意,担水揭揭来浇蔬。
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 ...【陶望龄详细资料】
一瀑悬百仞,五瀑方到地。每缘岚雾开,略想峰头翠。
即此料泉源,应从白云坠。攀藤渐跻陟,屡息始能诣。
良会不可值,我行何所之。
疾如临老别,愁问隔年期。
中夜披衣聊出户,无数山云挂庭树。
忽然数片飞不还,已作风前一溪雨。
度索山头驻彩霞,蓬莱宫阙即仙家。
共传西苑千秋实,已着东风一树花。
竹梢藤蔓冷僧扉,门外苍松忽减围。
鏚药更谁悲远志,摘花犹得访蔷薇。
学道如痴狗,衔枯苦求汁。
悟道如涸鱼,登陆徒呴湿。
禅心端合一生休,偈价真堪万死酬。
虚有身形似腰鼓,愧无手指发箜篌。
了无经术只甘眠,且免门人笑腹便。
隔岁岂堪翻旧历,废琴端为发新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