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注释〕
此诗作于1919年10月8日。这篇四言古诗式的韵文体祭文,是毛泽东哀悼自己母亲时所作。有关资料:此文最早见于《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据介绍,毛泽东的《祭母文》原稿在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家里保存多年,后遗失。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运昌向国家档案部门提供了自己当时的抄件。毛宇居也同时向档案部门提供了另一个抄件(文后附有毛宇居当时的批语)。两份抄件基本相同,仅个别字有异。
〔呜呼〕古文言中特有的感叹语句。尤其用于祭辞中,表示感叹与悲哀。
〔遽然〕遽 jù 音巨,急,仓猝。遽然:突然、猝然。
〔东民覃〕即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即有两女两男夭折。
〔备历〕备:全、都、全部,此指广泛面。历,经历。
〔摧折作磨〕摧折:即摧残。作磨:指劳作与磨难。
〔遘疾〕遘gòu:构成,造成,遇到。遘疾:染上疾病,在此意为“导致疾病”。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其间凡所经历的,都是伤心的身世。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卒,尽,完毕。不忍:此指难于忍受的心情。此句意为:难于忍心都写出来,待以后慢慢来叙说吧。
〔盛德、恨偏〕盛德:即厚德。恨偏:抱恨的一个侧面。偏,侧面,一面。
〔首推〕首先值得推举的。
〔一皆覆载〕一皆:一概,全面。覆载:覆盖、承载,见《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在此诗中“覆载”意为“包括”,但比“包括”一词更具感知性。
〔恺恻〕恺:爽朗,祥和;恻:恻隐,怜悯,体恤。恺恻:指性格爽朗而又善于怜悯。
〔庶汇〕庶类,万类,苍生。此指民众。
〔爱力所及〕意为:关爱他人尽自己力所能及。力:尽力,力做某事,所及:所能及,所能办到的。
〔整饬〕饬: chì 音次,整顿,使整齐。整饬:整理条序,使之规整。
〔不诡〕诡:此意为违背条理。
〔手泽〕典见《礼记·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孔颖达诠解:“谓其书有父平生所持手之润泽存在焉,故不忍读也。”此泛指母亲手到之处。
〔劈理分情〕即指“明理入情”。劈:劈析,剖析。
〔遗算〕欠考虑,考虑不周。
〔五德〕指“仁、义、礼、智、信”或“温、良、恭、俭、让”五德。
〔荦荦、大端〕荦荦:分明、显著的意思。大端:即显著的一面。
〔三纲之末〕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之末:指“夫为妻纲。”此后六句,是为母亲受到封建礼制的严重压迫与约制而不平。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天乎人欤:“乎”“欤 (yú)”均为感叹语气助词,在此具有疑问语气。解读此句:青年毛泽东在倾诉悲愤之中,发出一声震撼人心的感叹:“(母亲的不幸)是天灾还是人祸?如同大地倾陷了一角!”可想而知,母亲在毛泽东心中的地位。此句在祭文诗中是承上启下的一句过板。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又次:再有就是。所怀:指放在心里的事情。好亲至爱:好与人亲好并至诚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或…或…”:在此为并联句式,同“既…又…”,表示同时有两种情况。(解读):平素既广施恩惠,又多为之操心劳累。属:见《晋语》“必属怨焉。(注):属,结也。” 如:属恩,属怨。瘁(cuì):劳累。
〔均待报赉〕均待:均有待于。报赉(lài):给予、周济。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总兹:总之,总此。所辉:所散发出来的辉光。
〔以秉悃忱,则效不违〕以:借以,承借,以用来。秉:秉持。悃忱(kǔn chén):诚恳,真挚,忠厚。则效:《诗·鹿鸣》:“君子是则是效。”则:典范。效:效从,效仿,效法。(解读):我要承接母亲的盛德之光来秉持忠厚之心,效行母亲之风范不敢有所违背。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所恨:指母亲的遗恨、抱恨,未了的心愿。必补遗缺:表示自己一定要弥补母亲遗下来的缺憾。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念兹在兹:出自《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孔传:“兹,此;释,废也。念兹人,在此功;废兹人,在此罪。言不可诬。”前“兹”即“其”,后“兹”即“此”。在此可解释为:之所以深切怀念她老人家,正在于此。或译作:在此时此刻怀念她老人家。“此心不越”:这一心境,任何别的东西无可跨越。(注):其实很多古词语易于意会而难于诠释详尽,若过于分丝析缕,亦未免附会牵强。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此句意为:母亲的深恩大德我何时能够报答?这真如精卫鸟衔石填海一样。喻报之不尽。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隳:huī 音灰,倒塌,崩毁。此句意为:母亲的身体虽然不会存在,但其精神将万古长存。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挈:挈领。惟挈大端:只能提纲挈领地倾诉这些来祭奠母亲,粗浅的方面就暂且搁置不表了。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意为:此时家中祭奠您,请尽饮这一杯。觞(shāng):古代酒器,即酒杯。此指“杯酒”。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以后有要跟您老人家陈述的,时日还会很长。
〔尚飨〕古祭祀文言中常用的结束句,意为:请享用为您祭祀的物品。
〔疾革〕疾,病患。革,危急。《礼记·檀弓下》:“卫有大史曰柳庄,寝疾。公曰:若疾革,虽当祭必告。”郑玄注:“革,急也。”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上:“八王疾革,上亲往问。”疾革尚呼儿:言母曾在重病中仍在呼唤儿子,可见关切至深。
〔春风南岸留晖远〕春风中眺望湘江南岸,看到温暖的阳光所留下的哺育之恩是那么辽远。古人多以“春晖”喻指父母养育之恩,以“寸草”喻指儿女报答父母之心。 〔秋雨韶山洒泪多〕韶山的绵绵秋雨,正如同悲痛的泪水之多。
灵联
一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二
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