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 优秀的字典词典查询网站
弘扬传统文化 · 传承中华美德 | 品味词典网
全站搜索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传统节日
小暑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一)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06-0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中国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各地也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 

在古代,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并将新打的米磨成粉,制成各种美食,与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小暑名片

  • 中文名小暑
  • 外文名Slight Heat
  • 代表寓意天气开始炎热
  • 气候特点气温升高,进入伏旱期
  • 季    节夏季
  • 时    间一般为每年7月6至7或8日
  •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105°
  • 前一节气夏至
  • 后一节气大暑
  • 风俗活动天贶节
  • 风俗饮食食新(南方)、吃饺子(北方)
  • 农事活动采取抗旱、防洪措施
  • 养    生劳逸结合,保护阳气
  • 三    候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
  • 属    性二十四节气的六月节令

节气简介

小暑,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公历7月06-08日交节。小暑即为"小热",意思是此时虽然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天气的炎热,但是并未达到一年内最热,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开始。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天气也将越来闷热和潮湿,灼热铺天盖地,让人无处藏身。从小暑开始,人们做好了迎接酷暑的准备。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时至小暑,大地便不再有一丝凉风,风中还会带着热浪。中国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各地也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有时还有冰雹。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就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小暑,六月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
蟋【音悉】蟀【音率】居壁。一名蛬【音拱】,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织也。《礼记注》曰: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鬬。
鹰始鸷【《礼记》作鹰乃学习】。鸷,凶猛也。应氏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由小暑时节开始,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天气特点

中国的南方地区在小暑时节平均气温一般为33℃左右;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7月中旬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而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到了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小暑时节,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农事状况

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温低湿呈伏旱。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 ℃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小暑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立足抗灾夺丰收,防涝抗旱两打算。  夏播作物间定苗,追肥治虫狠锄田。  春苗中耕带培土,防治病虫严把关。  棉花进入花铃期,修治追耪酌情灌。  预防中暑和中毒,掌握两早和两晚,  毛巾肥皂随身带,长裤长褂身上穿。  空闲地上种蔬菜,头伏萝卜不容缓。
雨季造林好时机,精细认真管果园,  冬修榆树夏修桑,修整白杨于伏天。  村村户户沤绿肥,肥堆如山麦增产。
割晒青草好时机,牲口冬季之"美餐"。  伏天牲口保好膘,秋天种麦不为难。
鱼长"三伏"猪三秋,增饵防病是关键。

相关农谚

小暑小禾黄。
小暑吃芒果。
小暑温暾大暑热。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无雷便是台。
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天旱防备雨涝,雨涝防备天旱。
既抗旱,又防涝,旱涝丰收两牢靠。
睡了一觉,由旱变涝。
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六月年景如翻饼。
年年防涝,月月防盗。
防汛工作早张罗,水到不致荒手脚。
事先不挖沟,暴雨无处流。
暴雨下满湾,冲垮堤和堰。
雨前不疏沟,大雨沟外流。
沟水外漫,淹了农田。
预先不清淤,水到来不及。
河道淤浅,水来外漫。
沟旁没有树,水到堤难护。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人怕引诱,塘怕渗漏。
河堤再坚硬,老鼠能挖洞。
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万人难挡住。
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农夫莫忘昼夜观天,阴晴风雨,积累经验。
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淋了伏头旱伏尾。
东南风,雨太公。
东南风上不来,上来漫锅台。
夜起东南风,下雨就不轻。
六月东风当时雨,好似亲娘叫闺女。
东风急溜溜,难过五更头。
东风刮得急,就要披蓑衣。
雨过东风急,还得披蓑衣。
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风急云越急,越急越有雨。
旱了东风不下雨,涝了东风不晴天。
常刮南风忽转北,风雨齐来到不黑。
常刮北风忽转南,当夜就是阴雨天。
伏里顶风乌云集,顷刻之间下大雨。
六月好下隔道雨,六月好下牛背雨。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淋死鸡;云往南,水漂船;云往北,瓦碴晒成灰。
云彩往东一阵风,云彩往西雨凄凄,云彩往南雨连连,云彩往北一阵黑。
不怕云彩顺风流,就怕云彩乱碰头。
乱云天顶绞,风雨就来到。
云彩乱绞头,下得没了牛。
午后西北黑云生,往往下雨还刮风。
云从西北起,狂风连急雨。
云从东南上,下雨不过晌。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厚云连成片,当时把雨见。
云彩接太阳,大雨下三场。
乌云接驾,不阴就下。
黑云接了驾,就要把雨下。
云来接,龙王不得歇。
云彩接太阳,明天下一场。
云彩接老爷儿(太阳),有今儿没有明儿。
早烧雨,晚烧晴,乌云接日等不到明。
早晨烧,晚上浇。
早晨下雨一天晴。
黑云接得低,有雨在夜里;黑云接得高,有雨在明朝。
日落云里走,有雨半夜后。
午后云上日,有雨在当时。
午后云遮,夜雨滂沱。
午后有云不上日,有雨就得二三日。
扫帚云,淋死人。
天上起了炮台云,不过三日雨淋淋。
云似炮台形,没雨定有风。
日出云如山,午后地不干。
早有破絮云,午后雷雨淋。
早晨遇云,不雨也阴。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湿,西风干。
东风云过去,雨下不多时。
乌云往东,有雨稀松。
西北风是开天的钥匙。
傍晚西北风,半夜天就晴。
早上浮云走,明日晒死狗。
北风上了东,越刮越稀松。
早晨天无云,尽管远处巡。
云随风雨疾,风雨霎时息。天上有云丝,晴天便可知。
火烧云,晒死人。
傍晚火烧云,明日晒死人。
日落西边明,明天天准晴。
老爷儿(太阳)倒吊明天晴。
天上鲤鱼斑,晒禾不用翻。
瓦块云,晒死人。
早晨薄薄云,中午晒死人。
太阳倒照,晒得猫叫。
日头送了山,预备洗衣衫。
沉雷主连阴。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不怕炸雷响破天,就怕闷雷挤磨眼。
西北黑云生,云雷必震声。
上昼雷,下昼雨,下昼雷,三日雨。
一夜起雷三日雨。
当头雷无雨,闷雷雨凄凄。
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久雨不见晴,一声霹雳鸣,阴雨即转晴。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当头雷无雨。
干打雷,不下雨。
早雷当日晴。
闪光西北天,大雨下连连。
立闪风雨急,横闪雨来迟。
东闪晴,西闪雨,南闪雾露北闪水。
闪光强转弱,有雨来不到。
朝虹雨,夕虹晴。
对日虹,不到明。
东虹呼雷西虹雨,南虹过去行雷雨,北虹就要干河底。
东虹辘轳西虹雨,南虹出来下涝雨。
东虹辘轳西虹雨,南虹出来摸鲶鱼。
虹吃雨,下一指;雨吃虹,下一丈。
早霞红丢丢,晌午雨溜溜;晚霞红丢丢,明天好日头。
早上放霞,等水烧茶;晚上放霞,干死青蛙。
早霞备雨具,晚霞行千里。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雾露不收,细雨淋丘。
早晚雾不散,有雨不过天。
三日雾蒙,非雨即风。
三日雾,起东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早晨地罩雾,尽管洗衣服。
早晨有雾,尽管晒裤。
早晨雾浓一日晴。
早晨下雨一天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十雾九晴,不晴沟满壕平。
久晴雾阴,久阴雾晴。
久雨大雾晴,久旱大雾雨。
朝雾消,晒衣帽;朝雾延,阴雨天。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平时无露突然增,近日就要雨星星。
夜晚露水狂,明日好太阳。
露水越大,天气越好。
阴天夜无露。
大风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日晕雨,月晕风。
日晕三更雨,月晕一天风。
日出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有晕下满盆。
晕圈到中午,风雨都解除。
日晕蓝、红、绿,很快就有雨。
太阳披蓑衣,明天雨凄凄。
大晕风伯急,小晕雨师忙。
月亮被圈套,定有大风到。
圈儿套月亮,大风满天扬。
月亮生毛,大雨滔滔。
星星眨眼,大雨不远。
星星挤眼,大风临前。
久雨见星光,来日雨更狂。
北斗星打闪,隔雨不多远。
星星红蓝,近日雨灌。
星星稀,披蓑衣;星星密,晒脱皮。
日若当午见,三天不见面。
露一露,下个够。
亮一亮,下一丈。
晃一晃,下三晌。
太阳回头笑,等不到鸡叫。
夜晴无好天,等不到鸡叫唤。
夜晴无好天,明朝依旧雨绵绵。
先下蒙蒙无大雨,后下蒙蒙不晴天。
雨点落下一个泡,还有大雨要来到。
雨点落下一个锥,天明下到大天黑。
雨点像个钉,明天也不停。
六月六,看谷秀。
谷秀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谷打苞,水满腰。
拖泥秀谷。
拖泥带水看秀谷。
谷是泥里秀穗,麦是火里生金。
麦花要晴,稻花要雨。
麦是火里生金,稻是泥中结子。
谷子长得乖,无水不怀胎。
伏里无雨,囤里无米。
卡脖旱,少干饭。
六月稻,大水泡。
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涝梨旱枣。
入伏不种黍和豆。
见暑不种黍。
伏里种豆,收成不厚。
种豆入伏,押宝有无。
暑伏不种薯,种薯不结薯。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过了小暑,不种玉蜀黍(玉米)。
麦不见伏,伏不见麦。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
头伏萝卜,二伏白菜。
萝卜是根,耕地要深。
入了伏,手不离锄。
谷锄七遍谷无糠,稻耥三遍谷满仓。
稻耥三遍串串满,豆锄三遍粒粒圆。
豆锄三遍荚成串。
豆锄三遍粒儿圆。一遍扁,二遍圆,三遍四遍天鹅蛋。
棉花入了伏,三天两头锄。
早看东南黑,午前雨势急。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日暖夜寒,东海也干。

小暑养生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正是民间繁忙的时候,种植蔬菜,备足过冬;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炎热的气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而,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心静自然凉。

节气饮食

(1)炒绿豆芽
配料: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疗疮疡。
(2)素炒豆皮
配料:豆皮二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6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功效: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3)蚕豆炖牛肉
配料:鲜蚕豆或水发蚕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盐少许,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牛肉切小块,先在水锅内氽一下,捞出淋水,将沙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文火,放盐煨
炖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锅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补虚强体。
(4)西瓜番茄汁
配料:西瓜半个,番茄3个大小适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5)绿豆米粥
熬制米粥时加绿豆适量,有清热、解暑、去瘟毒之功效。特别是在炎炎署日其效果颇佳。
(6)炒鳝片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以小暑前后一个月产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用素油炒鳝片加大蒜方法简便,老少咸宜。
(7)蜜汁藕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惯,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助睡眠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8)药茶
天气炎热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为此要做好防暑降温。推荐防暑茶:
绿豆酸梅茶绿豆100克,酸梅3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待凉后代茶饮。有清凉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
消暑解毒茶银花、连翘、鲜竹叶各10克,煎水代茶。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消暑祛湿茶 金银花、绿豆衣各10克,薄荷6克,煎水代茶,具有消暑利湿生津之功效。
清心解暑茶取鲜竹叶心、莲子心、麦冬、鲜佩兰各6克,煎水代茶凉饮,有解暑、健脾胃、助消化之功效。
(9)其它
还可常吃丝瓜、苦瓜、黄瓜、冬瓜以及淡水鱼、海带等,对身体都有益处。

节气划分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它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廿四节气有着密切关系。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北斗七星会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季节、节气变化的依据,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越我国境内。北回归线是一条具有天文学意义的特殊纬度线,天文意义上的四季转换时,这条北回归线及其附近地区的物候、气候亦在渐变。
古老天文学称北斗七星斗柄所指为"建",以北斗星斗柄所指方位作为确定月份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配数字与十二地支,十二月建分别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十二月建"和"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岁起摄提纪元)的基本内容,干支历法将一"岁"(摄提)划分为十二辰("十二月建"),斗柄旋转依次指向"十二辰"(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子丑")。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时间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开始,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次岁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干支历法以天象"斗柄回寅"为立春(岁首),亦即"春正"(正月),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为一"岁"。北斗星斗柄指向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循环往复。
西汉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平均时间法"(又称平气法)划分节气。用立杆测影(圭表)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测定日影最长、白昼最短(日短至)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均分24等份,每"节气"之间的时间相等,每个节气间隔时间15天。"平均时间法"划分的节气,把冬至列为"二十四节气"首位,始于冬至,终于大雪。先测出冬至日因为冬至时影子最长,其相邻几天的影长变化最为明显,更利于观测记录。平均时间法划分的节气,每个节气间隔时间均等,由于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与实际天象不符。因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依照精密的天文计算得出。"定气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合起来正好是廿四节气。其是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排序上仍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也就是视太阳从黄经0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在赤道上),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黄道圆周36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廿四个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定气法"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二者前后不差1-2日。"定气法"划分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节令习俗

在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
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
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时节是台湾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黄熟的时候也是丝瓜、苦瓜、黄瓜、冬瓜的盛产期台湾周围的海域是属于温水海域,也是温水鱼群的群聚时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红魽等渔获,淡水海域则可捕获黑鲷。
所谓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台南县白河镇的莲田盛产莲蓬和莲子,素有莲花之家的白河镇每年都会举办莲花节  。

注意事项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四大注意事项
(1)平心静气以养心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
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2)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适量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
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3)外出时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4)不要贪凉冲凉水澡、少进冷食
天热了,人们就喜欢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很受大家的青睐;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殊不知,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  。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唐·张说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唐·韩翃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登沃州山》唐·耿湋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小暑六月节》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纳凉》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朱熹
  季夏园木暗,窗户贮清阴。
  长风一掩苒,众绿何萧掺。
  玩此消永昼,泠然涤幽襟。
  俯仰无所为,聊复得此心。
《夏夜追凉》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摘自《全唐诗补编》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摘自《全唐诗补编》
《墨竹三首·隔溪烟雨》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釭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摘自《全金诗》
《牵牛花十二韵》清·朱彝尊
  料得林扉昏掩处,高荷大芋枕边听。
  雨气西山黯未开,更闻小暑一声雷。
  不烦走马冲泥苦,便可乘船入市回。
  小暑大暑正清和,荷花香风透凉阁。
  绿柳池边闲游戏,银浪滚滚识金梭。
  避暑佳人摇臼扇,奴在房中受折磨。
  思君不至那知暑,拿着六月当腊月。 ——摘自清·华广生《白雪遗音》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贵谷子) 
盛夏六月热绚地,蛰居阴凉蟋蟀迟。
伏天杨柳垂于瘦,割晒稻谷好天气。
前调(小暑)
  
返照射村斜。三两人家。
  行行忽被暮云遮。
  惆怅郭宗昨宿处,林满归鸦。
  散绮细看霞。
  城鼓初挝。
  征尘飞上敝裘些。
  又早见蟾光升树,映著芦花。
  ——摘自《明词汇编》
前调(野老家)
  
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
  炎蒸窗牖气初刚。
  无计遣兹长昼也,茗碗炉香。
  深院一垂杨。又闹鸣螀。
  簿书堆案使人忙。
  何不归与湖水上,做个渔郎。
  ——摘自《明词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