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旻(北汉开国君主)一般指刘崇(北汉初代皇帝)刘崇(895年—954年),即北汉世祖,称帝后改名旻。沙陀族,太原人。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一说从弟)。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开国皇帝(951年-954年在位)。刘崇年轻时嗜酒好赌,20岁左右入募河东军。刘知远担任河东节度使时,任其为都指挥使。后汉建立后,历任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乾祐三年(950年),后汉内乱,枢密使郭威取而代之建立后周。次年(951年),其在太原称帝,建立政权,沿用后汉国号和乾祐年号,史称北汉。刘崇建立的北汉地狭人少,国力穷困。为了兴复详细>
后汉高祖刘知远(895年—948年),称帝后改名为刘暠,沙陀族,太原人,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幼时便不为人所戏弄,性厚重寡言,及长,面有特象,为时人所咋异。其人雄武过人,勇猛善战,事唐明宗及晋高祖时颇得战功。开运四年(948年),刘知远称帝,改元复为晋高祖制天福十二”年。其统治期间,各地割据成势而知远难控,并且手下多贪婪之辈,因此形成弊政,一时敛赋成灾。天福十三年(948年)正月,刘知远因病崩于万岁殿,庙号高祖,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葬于睿陵,位于今禹州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柏嘴山之阳。详细>
庙号:烈宗年号:光兴、嘉平、建元、麟嘉陵墓:宣光陵刘聪——十六国时期汉赵君主刘聪(?-318年8月31日),一名刘载,字玄明,匈奴族,新兴(今山西忻州)人,汉赵(前赵)光文帝刘渊第四子,母张夫人,十六国时期汉赵君主,310年―318年在位。刘聪骁勇超人,博览经史典籍,善于写文章,在位期间,先后派兵攻破洛阳和长安,俘虏并杀害晋怀帝及晋愍帝,覆灭西晋政权并拓展大片疆土。政治上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但同时大行杀戮,又宠信宦官和靳准等人,甚至在在位晚期疏于朝政,只顾纵情声色。麟嘉三年(318年),刘聪去详细>
辽穆宗耶律璟(931年9月19日—969年3月12日),契丹名耶律述律,辽朝第四位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长子,母为靖安皇后萧氏。会同二年(939年),受封寿安王。天禄五年(951年)九月,耶律察割发动火神淀之乱,弑杀辽世宗耶律阮。耶律璟随征军中,诛杀耶律察割后,正式即位,尊号天顺皇帝,年号应历,使得帝位再次回归辽太宗一脉。辽穆宗虽为人暴虐,但能做到“上不及大臣,下不及百姓”,曾多次下诏减免赋税、礼敬臣下,但他对近侍则极端残忍,常滥刑滥杀。在位后期,因疾恙缠身而酗酒荒政。应历十九年(969年)二月,辽穆宗在黑详细>
后周太祖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字文仲,邢州尧山县(今河北省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开国君主(951年2月13日~954年2月22日在位),顺州刺史郭简之子。出身将门世家。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加入后唐庄宗李存勖亲军。后协助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凭借佐命之功,累迁检校司徒、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平定河中,镇守邺城,受到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发动兵变,攻破开封,推翻后汉隐帝,不久率军抵御契丹,在澶州受部将推戴,黄袍加身,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周朝,史称后周。在位期间,崇尚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