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尚年轻的时候,与曹丕关系十分亲密,夏侯尚的才智也被曹丕所赏识。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平定冀州袁绍,任命夏侯尚为军司马,率领骑兵跟随征伐,后来又担任五官中郞将文学。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称魏公,初建魏国政权,升夏侯尚为黄门侍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代郡乌桓叛乱,曹彰奉命征讨,夏侯尚跟随,参与军事,平定代郡,得胜归来。收复上庸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夏侯尚持节,护送曹操灵柩回到邺城,一起计算先前的功劳,封平陵亭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同年,曹丕称帝,夏侯详细>
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夏侯婴后代。 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详细>
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 初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征伐关中与凉州,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族、氐族、屠各等外族势力,虎步关右。张鲁降曹操后,夏侯渊留守汉中,与刘备相拒逾年,在定军山被黄忠所袭,战死,谥曰愍侯。详细>
曹仁(168年-223年5月6日),字子孝,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弟(从祖弟)。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丕即位魏王后,曹仁拜车骑将军,统率荆州、扬州、益州军事,晋封陈侯。 曹丕即位魏王后,曹仁拜车骑将军,统率荆州、扬州、益州军事,晋封陈侯。曹丕代汉建魏,封曹仁为大将军,又迁大司马。后来,曹仁率兵进攻濡须口,不听蒋济所劝,最终惨败给朱桓。不久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六岁,谥曰忠侯。详细>
曹休(?—228年),字文烈。沛国谯(治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族子。中国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将领。曹休幼时天下大乱,十余岁时父亲去世,随母亲到吴地避难,被吴郡太守收留。东汉末年(184年-220年),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委任其领虎豹骑宿卫,负责自己的警卫,常从征战,后为中领军、领军将军,封东阳亭侯。曹魏代汉后,继去世的夏侯惇主持与孙吴对峙的江淮间军务,以功进封安阳乡侯。黄初五年(224年),魏文帝曹丕亲征孙权,军至广陵,曹休进位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诸军击败吴将吕范等,拜扬州牧详细>
曹洪(?232年),字子廉。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从弟。 曹洪早年随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曹操于荥阳兵败失马时,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其免于厄难。汉中之战时,与曹休在下辩抵御刘备,破斩吴兰、任夔,逼退张飞与马超。曹丕即位后,拜曹洪为骠骑将军。曹丕后因私事寻衅,被贬为庶民。魏明帝曹叡即位,拜曹洪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太和六年(232年),曹洪逝世,追谥恭侯。详细>
曹真(?231年),本名秦真,字子丹,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养子。 曹真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汉中之战,之后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多次率军抵御诸葛亮北伐,使其无功而返。曹丕病重时,接受遗诏,成为辅政大臣之一。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拜大将军,进封邵陵侯。率军抵御蜀国诸葛亮进攻,迁大司马。231年因病去世,谥号元侯”,配享魏太祖庙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