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文帝元宝炬(507年—551年3月28日),字子明,鲜卑族。西魏开国皇帝,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京兆王元愉之子。元宝炬轻躁薄行,耽淫酒色。永平元年(508年),元愉谋逆叛乱,仅一个月后便落败被擒。元宝炬受到元愉的连累,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被囚禁在宗正寺。熙平元年(515年),元宝炬被释放,重获自由。正光年间,担任直阁将军。武泰元年(528年),被封为邵县侯。孝庄帝元子攸即位后,册封元宝炬为南阳王。永熙元年(532年),孝武帝元修即位,任命元宝炬为太尉、侍中。永熙二年(533年),元宝炬进封太保、开府、详细>
周文帝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汉化鲜卑人,南北朝时期西魏杰出的军事家、改革家、统帅,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后追尊为文王。 宇文泰掌权期间,对内团结各方,澄清政治,建立府兵制,以扩大兵源。形式上采取鲜卑旧八部制,立八柱国。对外立足关陇,争战东魏,蚕食南梁。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详细>
高欢(496年~547年2月13日),鲜卑名贺六浑,祖籍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出生于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南北朝时期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前秦征东参军高泰玄孙,北齐文襄帝高澄之父。高欢原本出身于怀朔镇兵户之家,后参加杜洛周、葛荣的起义军。后叛降尔朱荣,成为尔朱荣的亲信都督。尔朱荣死后,高欢积极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官拜第三领民酋长、晋州刺史。普泰元年(531年),高欢起兵于信都,带兵攻入洛阳,拥立孝武帝元修。永熙二年(533年),高欢消灭尔朱氏残余势力,自领大丞相,封爵渤海详细>
高澄为东魏权臣高欢正妻娄昭君所生,自幼聪慧过人,严明有大略,具备政治天赋,深得高欢喜爱。十五岁入朝辅政,通过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惩治贪贿,整顿吏治,制定法律等手段,迅速确立了权威,在高欢去世后顺利掌控了东魏政权。高澄对高氏地位的巩固,东魏、北齐间政权的过渡贡献颇大。高欢死后,高澄击溃叛将侯景,以反间计乱梁,拓两淮之地,收复河南,在短期内团结东魏统治阶层,开始为北齐建立做准备,受魏禅前夕为膳奴所刺杀,年仅29岁。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将军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