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七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年号嘉庆,1795年~1820年在位。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发号施令,嘉庆帝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他惩治贪官和珅,肃清了吏治。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遗恨。嘉庆帝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一是乾隆末年以来清代社会已弊端丛生,积重难返。二是嘉庆帝受时代的局限,束缚于传统观念,祖宗家详细>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他在详细>
爱新觉罗·颙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爱新觉罗·永琰。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清代第七位皇帝,清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初封为和硕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被立为皇太子。嘉庆元年(1796年),清高宗禅位于其而成为皇帝。嘉庆四年(1799年),清高宗驾崩后,颙琰才得以掌握实权。乾隆末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由于清高宗大兴文字狱,川、楚、陕等地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其亲政后,通过诛杀和珅,缓解民怨。另一方面更易统兵大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