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话题> 王恭叛乱
导读

王恭叛乱

晋孝武帝在位期间,因为孝武帝沉溺于饮酒,朝政落于会稽王司马道子之手,然而司马道子信任奸佞之徒,尤其王国宝卑下的奉承司马道子,很得司马道子宠信。孝武帝自以司马道子并非治国之才,又以王国宝与其宠信的王珣等不睦,于是先后任用了王恭为青兖二州刺史、郗恢为雍州刺史、殷仲堪为荆州刺史,用以藩镇之力量拱卫王室,并支援在朝内的王珣等人。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孝武帝被张贵人所杀,因为突然暴死,故未及写下遗诏命王珣、王雅等人为顾命大臣。司马道子执掌朝政,宠信王国宝及王绪,更将重要权力授予他。王恭对此十分不满,多次严肃的
王恭叛乱

话题内容

司马元显

详细>

  • 中文名司马元显
  • 别名字朗君,忠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司马曜

司马曜(362年—396年),字昌明,中国东晋第九任皇帝(372年—396年在位)。他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母为李陵容。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372年晋简文帝驾崩前夕被立为皇太子并继承皇位,时年十一岁。最初由大司马桓温辅政,373年桓温死,又由从嫂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376年太后归政,实权由谢安为代表的陈郡谢氏掌握。383年在谢安等的辅佐下,击败前秦大军,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保全了东晋王朝的国运。司马曜利用士族门阀人才断层的空档期,致力于冲破门阀政治的格局,恢复司马氏皇权,遂以其弟司马道子代替谢详细>

  • 中文名​司马曜
  • 别名晋孝武帝,字昌明
  • 民族汉人
  • 出生地建康
  • 出生日期362年
  • 逝世日期
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364年-403年2月3日),字道子,河内温县人。东晋宗室,东晋晚期权臣。晋简文帝司马昱第七子,晋孝武帝司马曜同母弟,母李陵容。初封琅邪王,后徙封会稽王。司马道子在孝武帝朝是与皇室血缘最近的一支,在当时被委以朝政大任,又排挤当国的陈郡谢氏士族,皇族权力得以提升。然而孝武帝和司马道子皆嗜酒,司马道子亦任用小人,致令朝政渐见败坏;而孝武帝信任的臣下亦有不齿于司马道子党众的人,两派之间矛盾造成主相之间的斗争。孝武帝死后,司马道子辅政掌权,继续任用王国宝等宠臣,招来王恭发兵讨伐。司马道子虽然屈服,但仍以详细>

  • 中文名司马道子
  • 别名道子,文孝王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河内温县
  • 出生日期364年
  • 逝世日期
殷仲堪

详细>

  • 中文名殷仲堪
  • 别名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王恭

王恭年轻时就有美誉,有过人情操,且自负才能和家族地位,常有担当宰相、辅臣的愿望。王恭在当时与同族的王忱齐名,并仰慕刘惔。王恭初任佐著作郎,但他及后因为官小而不能彰显其才能和志向而称病辞官。后又任秘书丞,将要转任中书郎时父亲王蕴去世而无法受命。服丧后,先后任吏部郎、建威将军、丹杨尹、中书令领太子詹事。 因王恭是晋孝武帝皇后之兄,故此很受孝武帝器重。当时袁悦之能言善辩,受会稽王司马道子所亲待,又常劝司马道子专掌朝权。王恭将这事情报告孝武帝,袁悦之不久就因他事而被诛杀了。一次司马道子召集朝士开酒宴,尚书令谢石因详细>

  • 中文名王恭
  • 别名王孝伯、王阿宁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王珣

王珣出身琅玡王氏,为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最初担任桓温的掾属,与同僚谢玄都被桓温敬重,后转任主簿。当时桓温正进行北伐,军中机要事务都交由王珣处理,军中文武数万人都认识他。太和四年(369年),豫州刺史袁真不甘心被桓温指责,被逼承担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的责任,又因朝廷不处理其诉,便叛归前燕。当时王珣亦参与讨伐,于太和六年(371年)平定叛乱,王珣因功封东亭侯。其后转任大司马参军、琅邪王友。宁康元年(373年)桓温死后,王珣调任中军将军桓冲的长史、给事黄门侍郎。王谢交恶当时,王珣娶了谢万的女儿,其弟王珉详细>

  • 中文名王珣
  • 别名法护,王东亭,字元琳,献穆典 故大手笔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
  • 出生日期349年
  • 逝世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