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话题> 宋元战争
导读

宋元战争

宋元战争,1271年之前又叫宋蒙战争,是蒙古帝国(1271年改国号元)对南宋的战争,从第一次1235年-1241年和第二次1253年-1259年,到第三次1268年-1279年。与蒙灭西夏之战和蒙金战争不同之处就是蒙古对南宋战争曾因中间内乱与南宋时战时和,而蒙古骑兵也并没有像对西夏一样在南宋长江淮河边疆一带进行不断地洗劫或袭掠。不过传统上,仍认为宋元战争是蒙古帝国对一个政权最持久的战争。最后元世祖忽必烈灭亡南宋,统一中国。
宋元战争

话题内容

宋度宗

宋度宗,名赵禥(1240年5月2日-1274年8月12日)荣王赵与丙子,初名孟启,又名孜、长源。宋理宗没有儿子,收其为养子,先后封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1260年,被立为太子。理宗于景定五年(1264年)10月病死,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淳”。宋度宗智商低于正常人水平,他二十五岁即位,三十五岁就因酒色过度而身亡了。是历史荒淫无道、昏庸无能的皇帝。他即位时,金朝已经灭亡多年,而北方蒙元的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他却将军国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执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锦绣江山处于暗无天日之中。当时朝廷政详细>

  • 中文名宋度宗
  • 别名赵孟启,赵孜,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240年5月2日
  • 逝世日期
宋理宗

赵昀,南宋皇室宗亲,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原名赵与莒,1222年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宋宁宗驾崩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史称“宋理宗”。宋理宗是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在位40年,享年60岁。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执政后期,朝政相继详细>

  • 中文名宋理宗
  • 别名赵与莒,赵贵诚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205年1月26日
  • 逝世日期
张世杰

张世杰(?-1279年),涿州范阳县(今河北省定兴县河内村)人。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为宋末三杰。早年随吕文德征战四方,历任诸军都统制、知高邮军等职。不久后因形势危急,张世杰升任保康军承宣使,带兵抵抗元军入侵,期间互有胜负。随后又先后担任制置副使、保康军节度使、检校少保等重要职务。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逼近临安。张世杰奉益王、卫王南逃组织小朝廷抵抗元军南下。后任签书枢密院事。成为小朝廷中的核心人物。南下途中,元军多次派人招降,张世杰坚决拒绝。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正详细>

  • 中文名张世杰
  • 别名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涿州范阳县(今河北省定兴县河内村)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1279年
忽必烈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1251年,长兄蒙哥继大汗位,忽必烈受封为王。1252年忽必烈即奉命征讨大理。1260年长兄去世,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建元中统,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1272年迁都元大都(今北京)。随后即举兵南下,直至1279年灭南宋。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详细>

  • 中文名忽必烈
  • 别名元世祖、Kublai Khan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地漠北草原
  • 出生日期1215年9月23日
  • 逝世日期1294年2月18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详细>

  • 中文名文天祥
  • 别名原名云孙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吉州庐陵
  • 出生日期1236年6月6日
  • 逝世日期1283年1月9日
杜杲

详细>

  • 中文名杜杲
  • 别名杜尚书,字子昕号于耕
  • 民族宋人(汉族)
  • 出生地邵武城关(今属福建)
  • 出生日期1173年
  • 逝世日期
窝阔台

孛儿只斤·窝阔台(公元1186年—公元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大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公元1225年受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公元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金朝,派拔都远征欧洲,他在位期间疆域版图曾扩充到中亚、华北和东欧。公元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皇帝。详细>

  • 中文名窝阔台
  • 别名孛儿只斤·窝阔台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地漠北草原
  • 出生日期1186年
  • 逝世日期1241年12月11日
蒙哥

蒙哥(蒙古帝国大汗)一般指孛儿只斤·蒙哥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蒙古语:ᠮᠥᠩᠬᠡ ᠬᠠᠭᠠᠨ、意为“长生”;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又称莽赉扣,大蒙古国第四位大汗(1251年7月1日—1259年8月11日在位),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元睿宗拖雷长子,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母亲是唆鲁禾帖尼。蒙哥即位前曾参加拔都统帅的长子西征,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进攻古罗斯等地。即位后主要致力攻灭南宋、大理等国,并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亚诸国。1259年,在进攻四川地区潼川府路合州的钓鱼城时(今重庆合川钓鱼城)去详细>

  • 中文名蒙哥
  • 别名孛儿只斤·蒙哥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地漠北草原
  • 出生日期1209年(或1208年)
  • 逝世日期1259年
陆秀夫

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二月的一天晚上,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之间不能相辨,张世杰派小船到宋主那里,想要奉宋主到他的船上,策划乘机突围,但陆秀夫害怕被人出卖,或被俘辱,固执着不肯带宋主上船。[7] 后崖山被攻破,陆秀夫护卫卫王的船一起逃走,而张世杰、苏刘义则各自逃生去了,陆秀夫考虑到难以逃详细>

  • 中文名陆秀夫
  • 别名字君实,一字宴翁 别号东江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公元1236年
  • 逝世日期
陈宜中

陈宜中,字与权,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是南宋末年的宰相。 初为太学生员,和同学黄镛、林则祖等6人联名上书攻击丁大全。遭其打压被取消太学生资格。谪为建昌军,时称六君子。景定三年(1263)廷试第二,任绍兴府推官校书郎。《宋史》载其依附权臣贾似道,迁为监察御史,受贾似道授意参劾程元凤。德祐元年(1275),贾似道丁家洲兵败,贾被革职,太皇太后谢道清任命陈宜中为右丞相全面主持临安危局。主政期间, 南宋有过英勇抵抗。但组织“焦山之战”失败, 又在“溧阳之战”,“常州之战”中丧失主力,南宋灭亡。(参见 张秀平、毛元详细>

  • 中文名陈宜中
  • 别名陈与权
  • 民族
  • 出生地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
  • 出生日期大约 1230
  • 逝世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