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话题> 睢阳之战
导读

睢阳之战

唐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至十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河南节度副使张巡等率军民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抗击、牵制安禄山叛军的著名城市攻坚战。唐至德二载正月,起兵叛唐一年多的边镇将领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而代之。安庆绪为了向江淮方向扩展,断绝唐军粮资来源,以部将尹子奇为河南节度使,率兵13万南下,进攻地处江淮物资北运要冲的睢阳。唐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率兵3000自宁陵(今属河南)入援,合许部计6800人共同守城。唐军坚守睢阳长达十个月,大小战斗400余次,先后歼灭叛军达12万人。最后,
睢阳之战

话题内容

安庆绪

安庆绪(?759年),安史叛军首领,唐朝叛臣。安禄山次子,初名仁执,唐玄宗赐名庆绪,与兄安庆宗同为安禄山与原配康夫人之子。安史之乱的祸首元凶之一。安庆绪虽然性格内向,但骑马射箭都一流,于是成为其父麾下大将。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五日,安庆绪与严庄、宦官李猪儿杀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后被迫退出洛阳,逃亡邺城。乾元二年(759年),为部将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详细>

  • 中文名安庆绪
  • 别名安仁执
  • 民族粟特族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未知
  • 逝世日期759年
安禄山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 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安禄山因其宠爱幼子,二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命令安禄山宠幸的宦官李猪儿在替他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安方势力开始走下坡路。详细>

  • 中文名安禄山
  • 别名阿荦山、轧荦山
  • 民族粟特人
  • 出生地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
  • 出生日期703年(长安三年)正月初一
  • 逝世日期757年(至德二载)正月初五
张巡

张巡(708年757年11月24日),字巡,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新唐书》本传载为邓州南阳)。唐朝中期名臣。 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起兵守卫雍丘,抵抗叛军。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后获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巡绘像凌烟阁。至清代时,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详细>

  • 中文名张巡
  • 别名张中丞、尪公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蒲州河东
  • 出生日期708年
  • 逝世日期757年11月24日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年9月8日—756年8月12日在位)。垂拱元年八月戊寅日(685年9月8日),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唐隆元年六月庚子日(710年7月21日),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拥立其父李旦复位。先天元年八月庚子日(712年9月8日),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详细>

  • 中文名李隆基
  • 别名李三郎、唐明皇、唐玄宗、唐元宗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东都洛阳
  • 出生日期685年9月8日
  • 逝世日期762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