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修(510年—535年2月3日),字孝则,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末代皇帝,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热衷于武事,沉稳厚重。初封汝阳县公,拜通直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孝庄帝即位后,转太常卿、宗正卿,受封平阳王。节闵帝普泰初年,拜侍中、镇东将军、仪同三司、左仆射。中兴二年(532年),在大将军高欢拥戴下,登基为帝,年号太昌。永熙三年七月(534年),元修因与高欢争权失败,遂弃国出逃,投奔关中大行台宇文泰。元修与三个堂姐妹公然姘居乱伦,投奔宇文泰之后,被宇文泰认为伤风败俗。堂姐被宇文泰所杀,元修又详细>
西魏文帝元宝炬(507年—551年3月28日),字子明,鲜卑族。西魏开国皇帝,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京兆王元愉之子。元宝炬轻躁薄行,耽淫酒色。永平元年(508年),元愉谋逆叛乱,仅一个月后便落败被擒。元宝炬受到元愉的连累,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被囚禁在宗正寺。熙平元年(515年),元宝炬被释放,重获自由。正光年间,担任直阁将军。武泰元年(528年),被封为邵县侯。孝庄帝元子攸即位后,册封元宝炬为南阳王。永熙元年(532年),孝武帝元修即位,任命元宝炬为太尉、侍中。永熙二年(533年),元宝炬进封太保、开府、详细>
元恭(498年—532年),字修业,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四任皇帝。广陵惠王元羽之子。元恭性情稳重,为人正直。初袭爵广陵王,为金紫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普泰元年(531年)二月,被尔朱兆拥立为帝,军国大权完全落入尔朱兄弟之手。次年(532年),高欢攻灭尔朱氏,元恭被废杀,时年三十五岁。西魏权臣宇文泰谥其为节闵皇帝,史称魏前废帝。详细>
元晔(509年-532年),字华兴,太武帝拓跋焘玄孙,景穆帝拓跋晃曾孙,南安惠王拓跋祯之孙,扶风王元怡次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二位皇帝,530年-531年在位。530年12月5日(农历十月三十日)被尔朱兆与尔朱世隆拥立。531年4月1日(农历二月廿九日)被废为东海王。次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十四日)被北魏孝武帝赐死。详细>
周文帝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汉化鲜卑人,南北朝时期西魏杰出的军事家、改革家、统帅,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后追尊为文王。 宇文泰掌权期间,对内团结各方,澄清政治,建立府兵制,以扩大兵源。形式上采取鲜卑旧八部制,立八柱国。对外立足关陇,争战东魏,蚕食南梁。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详细>
尔朱兆(?-533年),字万仁,胡名吐没儿,南北朝时期北魏权臣、将领,契胡族,太原王尔朱荣堂侄 ,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官至柱国大将军、并州刺史等职,封爵颍川郡王。尔朱兆骁勇刚猛,善于骑射,矫捷过人,深得尔朱荣宠信器重。尔朱兆历任要职,多次率军讨伐叛军、平定叛乱。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所杀,尔朱兆与尔朱世隆等族人据晋阳起兵攻陷洛阳,在城内纵兵大掠,杀掉临淮王元彧、范阳王元诲等人。在宫内宿营,锁魏帝于永宁寺楼上,亲手把孝庄帝绞死于晋阳三级佛寺之中。后改立长广王元晔,而后来尔朱世隆又详细>
高欢(496年~547年2月13日),鲜卑名贺六浑,祖籍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出生于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南北朝时期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前秦征东参军高泰玄孙,北齐文襄帝高澄之父。高欢原本出身于怀朔镇兵户之家,后参加杜洛周、葛荣的起义军。后叛降尔朱荣,成为尔朱荣的亲信都督。尔朱荣死后,高欢积极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官拜第三领民酋长、晋州刺史。普泰元年(531年),高欢起兵于信都,带兵攻入洛阳,拥立孝武帝元修。永熙二年(533年),高欢消灭尔朱氏残余势力,自领大丞相,封爵渤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