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1892年6月30日-1971年1月5日),字经扶,江西吉安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参与北伐、中原大战等多场战事,甚为得到蒋中正赏识。抗战时曾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五战区司令。1948年被任为徐州剿共总司令,被解放军全线击败。1954年到台湾,至1971年病逝。民国江西五上将之一,素有北伐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中的“长腿将军”和国共内战中的“败将”之称。1928年1月,蒋介石复职,继续北伐,刘峙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长,辖有杨胜治第一军、缪培南第四详细>
卫立煌1914年入湖南都督汤芗铭部学兵营,毕业后在上海参加“肇和”舰起义反对袁世凯。1915年到广州投粤军,由排长递升至旅长。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和东征陈炯明的作战,在孙中山先生广州国民政府担任警卫。1925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3师第9团团长。北伐战争时,入闽作战,升任第一军第14师师长。1927年10月任国民党军第9军副军长、1928年任南京卫戍副司令,后入陆军大学校将官特别班进修。1930年任第十四军军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14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率三个兵团在详细>
蒋鼎文(1895-1974),字铭三,浙江省诸暨人。国民党“双料”高级将领,在国民党军队内部,他不仅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而且还被称为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早年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学堂。曾参加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第三、第五次对中共“围剿”,并参与过镇压福建事变。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4年,带领的部队在豫中会战中轻易被日军击败,引咎辞职。1949年3月去台湾,任东南区点编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194详细>
陈诚,字辞修,号石叟。1898年1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先后入高市小学、丽水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学和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读书,1917年毕业,二十岁了的陈诚经同乡同学吴子奇的媒介和吴的妹妹吴舜莲结婚。后北上谋职途径杭州投靠时任国会议员杜志远(同乡),由他代金北京。1919年,陈诚借了一张处州中学的毕业文凭,冒名顶替报考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但因考试成绩差,身材矮小,不能录取。后经杜志远向陆军部军学司司长、主试官魏宗翰疏通,以备取生名义进了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直皖战争爆发后,军校停办。他南下广州,在新建粤军第详细>
顾祝同(1893年1月9日——1987年1月17日),字墨三,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曾任江苏省政府主席、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国防部长。1946年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后赴台,1987年1月17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4岁。自1952年3月起,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充当何应钦的副手,1960年又调任国防会议秘书长,1968年再调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改任"总统府"一级上将战略顾问。败退台湾后,顾祝同的身体一直很好,经常参加一些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