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话题> 明末三大儒
导读

明末三大儒

明末清初时期,整个社会正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变革,人们的思想也开始觉醒。其中,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三人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观点,反对君主专制,他们提倡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讲求经世致用,被后人称为“明末三大儒”。三大思想家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开创了新思潮、新学风。
明末三大儒

话题内容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生于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初一子时,卒于壬申正月初二午时。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详细>

  • 中文名王夫之
  • 别名王船山,字:而农号:姜斋,一瓢道人,双髻外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湖广衡阳府城南回雁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详细>

  • 中文名顾炎武
  • 别名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亭林先生,字忠清,宁人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黄宗羲

黄宗羲(1610.9.24-1695.8.12),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黄宗羲提出“天下为详细>

  • 中文名黄宗羲
  • 别名梨洲先生,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