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话题> 邲之战
导读

邲之战

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郑国,晋国派军救郑,双方对垒于邲。郑为摆脱遭受晋、楚交攻困境,择胜者而从之,企图策动两国决战。遂遣使赴晋军中,请其发兵攻楚。楚为麻痹晋军,两度求和示弱。晋军主将无意决战,遂答应议和。正当双方行将盟会之时,楚军遣小股兵力袭扰诱战,晋将魏錡、赵旃违令攻楚,楚军趁机全力反击,晋军被迫匆促应战。
邲之战

话题内容

孙叔敖

孙叔敖是楚庄王时为楚国令尹,以贤能闻名于世。《淮南子·人间训》:孙叔敖在出任令尹前,“决期思之水(今河南固始县境的史河),而灌雩雩之野”,即带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灌溉农作物,这项水利工程,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芍陂”(《太平御览·地部》:“楚相作期思陂,灌云雩之野。”)。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楚国名相,蒍氏,名敖,字叔敖,一名蒍猎,蚡冒之后,“世为列姬,国地朝廷”。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详细>

  • 中文名孙叔敖
  • 别名蒍敖
  • 民族华夏族
  • 出生地楚郢都人(今纪南城)湖北荆州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630年
  • 逝世日期
晋景公

晋景公(?公元前581年),姬姓,名獳,一名据,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六代君主(公元前599年前581年在位),晋文公之孙、晋成公之子,于公元前599年继其父晋成公在位。 晋景公在晚年将国都由绛迁往新田(今山西侯马),并改称新绛。之後又发兵消除专政的赵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对卿族的第一次胜利。公元前581年去世,在位共计十九年,之後由其子晋厉公继位。详细>

  • 中文名晋景公
  • 别名
  • 民族华夏族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公元前581年六月丙午日
楚庄王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芈姓,熊氏,名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23年,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庄,葬于纪山,春秋五霸之一。 楚国在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而晋国在中小国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们的能力。不久,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详细>

  • 中文名楚庄王
  • 别名熊吕、熊侣
  • 民族华夏族
  • 出生地郢都
  • 出生日期不详
  • 逝世日期前591年
荀林父

荀林父(?-前593年),姓不详,荀氏,名林父,因曾任中行之将,以官为氏,别为中行氏,谥桓,又称荀伯、荀桓子、中行伯、中行桓子、中行林父,是逝敖的长子,知氏始祖荀首的哥哥。晋国中军将。因荀林父任中行之将,故以中行为氏,史料中多用其大宗本家氏号,故多称荀林父。因死后的谥号为"桓",称中行伯、中行桓子、荀桓子。春秋中期晋国正卿,中军元帅,名将。主要活动在晋文公、襄公、灵公、成公、景公时期(前636年-前581年)。详细>

  • 中文名荀林父
  • 别名中行伯,中行桓子,荀桓子
  • 民族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赵括

赵括(?前260年),嬴姓,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括代替廉颇,改守为攻,最终兵败,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国士兵投降,后来被秦军坑杀。详细>

  • 中文名赵括
  • 别名
  • 民族华夏族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前2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