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初名寿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 ,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详细>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1251年,长兄蒙哥继大汗位,忽必烈受封为王。1252年忽必烈即奉命征讨大理。1260年长兄去世,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建元中统,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1272年迁都元大都(今北京)。随后即举兵南下,直至1279年灭南宋。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详细>
王袆先祖王彦超,五代吴越王钱镠时,任越州节度使,因避乱而从会稽(今绍兴)迁到义乌,居住于凤林乡。以后子孙渐多,所居村落就叫王村,其地在今义乌南部毛店镇朱店村。及王袆祖父时,已在义乌县城内居住。王袆祖父王炎泽,字威仲。致力经籍,业从朱子理学。历任东阳、常山教谕,石峡书院山长。以善教著称,学者尊为“南校先生”。王袆父亲王良玉,字怀璞,秉性高介,研访经史。亦为婺州路儒学训导,后至常山教谕。王良玉生有三个儿子:王裕、王袆、王补,王袆居仲。宋濂在《送王子充字序》中说,“袆”,就是古时候的“蔽膝”,即围裙。最早用兽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