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重庆市开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86详细>
刘峙(1892年6月30日-1971年1月5日),字经扶,江西吉安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参与北伐、中原大战等多场战事,甚为得到蒋中正赏识。抗战时曾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五战区司令。1948年被任为徐州剿共总司令,被解放军全线击败。1954年到台湾,至1971年病逝。民国江西五上将之一,素有北伐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中的“长腿将军”和国共内战中的“败将”之称。1928年1月,蒋介石复职,继续北伐,刘峙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长,辖有杨胜治第一军、缪培南第四详细>
杜聿明是国民党军队中少有的西方化将领。如果说张自忠是中国传统武将的代表,胡琏是中国儒将的代表,邱清泉是中国少壮派猛将的代表,那么杜将军则可算是中国少有的西方化将领的代表。在抗战中,杜聿明是国民党军中为数不多的“闪电战”的坚持者。与大多数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积极防御,稳打稳扎的战术不同,杜聿明的作战特点就是进攻。以优势的火力压制敌手,以最快的攻击速度打挎敌人,其经典战役就是昆仑关大捷。当然,杜聿明的成功与蒋介石对他的宠爱分不开,他所掌握的部队是国民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这也是他有条件去完成他的军事部详细>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详细>
1904年8月22日,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取名邓先圣。1909年,进私塾读书,学名邓希贤。1910年,入协兴乡初级小学学习。1915年,入广安县高等小学学习。1918年,入广安县立中学学习。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10月,抵达法国,不久入诺曼底区巴耶男子中学学习。 1921年4月,到克鲁梭市施奈德钢铁总厂当轧钢工。月底,辞去工作赴巴黎。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成立。10月,进香布朗工厂做工,两个星期后被解雇。1922年2详细>
陈毅,1901年8月26日(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三)生于四川乐至复兴场张安井村。1916年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现成都工业学院)。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武装押送回国。1922年回到四川家乡,通过与蔡和森通信,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并经颜昌颐、肖振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战争时期的陈毅同志1927年陈毅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国共产党委员会书记。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率部参详细>
黄百韬(1900—1948),字焕然,号寒玉,国民党军将领。国军陆军上将,兵团司令官。初在江苏省防部队任排长、连长。被奉系军阀张宗昌俘虏后,投靠奉系,升任旅长。张宗昌被蒋介石消灭后,投靠蒋介石,任国民政府军第41师师长、国民党冀察战区参谋长、国民党政府军司令部高参、国民党第三战区参谋长、陆军中将、国民党陆军第二十五军军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1948年11月22日在淮海战役中身亡。祖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汉族客家人。直隶省立工业专门学校中学部毕业后,投北洋军阀李纯部从军,1920年10月,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