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1890年10月27——1969年4月6日),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民革领导人之一。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参加学生军。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24年后,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军官团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1928年后,任国民政府中央军校教育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第四路军总指挥、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参加中日淞沪会战。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详细>
蒋光鼐1888年12月17日生于广东省东莞县虎门南栅乡桐园坊。祖父蒋理祥,清咸丰三年癸丑科进士。同治三年授翰林院编修。父亲蒋子敏,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科举人,入京为景山官学教习。母亲郑夫人亦广东东莞人,出身世家,知书达理。蒋光鼐随母留在家乡,并跟随教私塾的大哥读书识字。1903年11月18日,郑夫人因病去世,临终前以时局日颓,嘱咐蒋光鼐“弃文从武”,这对蒋光鼐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蒋子敏怀才不遇,在京因病去世,仅比妻子晚10天,时年48岁。父母相继去世后,家道日衰,年方14岁的蒋光鼐开始自己寻求出路。1904详细>
蔡廷锴(1892―1968),广东省罗定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32年任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兼副总指挥。1932年,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进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为第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号召的影响和推动下,十九路军全体将士士气高昂,决心抗击日寇,保卫上海。军长蔡廷锴等致电行政院长孙科、军政部长何应钦表示:“职等为国家人格计,如该寇来犯,决在上海附近抵抗。即使牺牲全军,亦非所顾。”不出所料,入夜,日军以铁甲车为前导,兵分5路进攻闸北,十九路军奋勇抵抗,当即予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