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实为他人代笔)。 《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历史典籍,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详细>
卢杞(?―约785),字子良,唐朝大臣。侍中卢怀慎之孙,御史中丞卢奕之子,滑州灵昌(今河南安阳滑县西南)人。以荫历忠州、虢州刺史。建中初,入为御史中丞,升御史大夫。旬日之内升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为人阴险狡诈,居相位期间,忌能妒贤,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排斥宰相张镒等。又征收房屋“间架税”、“除陌税”,天下怨声载道。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京师失守,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屡上疏弹劾其罪,遂贬新州司马,旋徙澧州别驾死。详细>
司马道子(364年-403年2月3日),字道子,河内温县人。东晋宗室,东晋晚期权臣。晋简文帝司马昱第七子,晋孝武帝司马曜同母弟,母李陵容。初封琅邪王,后徙封会稽王。司马道子在孝武帝朝是与皇室血缘最近的一支,在当时被委以朝政大任,又排挤当国的陈郡谢氏士族,皇族权力得以提升。然而孝武帝和司马道子皆嗜酒,司马道子亦任用小人,致令朝政渐见败坏;而孝武帝信任的臣下亦有不齿于司马道子党众的人,两派之间矛盾造成主相之间的斗争。孝武帝死后,司马道子辅政掌权,继续任用王国宝等宠臣,招来王恭发兵讨伐。司马道子虽然屈服,但仍以详细>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长平王李叔良曾孙。生性阴柔奸狡,人称口蜜腹剑”,又称他为肉腰刀”,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任御史中丞,历任刑部、吏部侍郎,其中离间中书令张九龄,使之被贬。在734年至752年间任宰相,追封太尉,扬州大都督。李林甫专权十九年,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助成安史之乱。详细>
杨国忠(?756年7月15日),本名杨钊,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朝外戚、宰相,自称东汉太尉杨震后代,张易之外甥,杨贵妃族兄。 杨国忠于是三十岁时进入西川从军,授新都县尉。后迁扶风县尉。族妹杨玉环得宠后,历任金吾兵曹参军、监察御史、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太府卿。李林甫去世后,担任检校右相兼管文部,册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与安禄山的斗争成为安史之乱发生的导火索。天宝十五载(756年),跟随唐玄宗逃往蜀郡,在马嵬驿变中被乱兵所杀。详细>
秦桧(1090年1155年),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任太学学正。1131年,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1138年再相。1155年,秦桧病逝,时年66岁,追赠申王,谥忠献。1206年,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1208年,史弥远执政后恢复其王爵和谥号。详细>
蔡京,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以贪渎闻名。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熙宁三年进士及第第一名(即状元),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东都事略》卷一〇一、《宋史》卷四七二有传。蔡京是北宋的宰相,曾权倾一时,先后四次任相,长达十七年之久。在任时详细>
贾似道(1213年8月25日1275年10月),字师宪,号悦生,台州天台县(今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南宋晚期权相。宋理宗驾崩后,立宋理宗养子赵禥为帝,是为宋度宗,宋度宗即位后不久,贾似道升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 咸淳九年(1273年),襄阳陷落。德祐元年(1275年),贾似道率精兵13万出师应战元军于丁家洲,大败,乘单舟逃奔扬州。群臣请诛,乃贬为高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行至漳州木棉庵,为监押使臣会稽县尉郑虎臣所杀。详细>
赵高,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 赵高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