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人物> 童贯

童贯北宋权宦、六贼之一

童贯
童贯与蔡京结交,推荐被贬职的蔡京为皇家搜购书画,使蔡京受到宋徽宗赏识,得以复官,后做了宰相。而童贯又因蔡京之力飞黄腾达,进而掌握军权。1111年,童贯进检校太尉,宋徽宗命他出使辽朝的燕京。童贯使辽见到契丹人的腐败,乃产生与金人结盟攻辽的念头。童贯返回宋朝,迅速升迁,先是以太尉为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接着又命为开府仪同三司,签书枢密院河西、河北两房,领枢密院事、更九镇、太傅、泾国公。1120年,童贯受命领军镇压方腊农民起义,后来以功进为太师。1122年,金人已陷东京、上京、中京三道,宋朝决心北伐,但皆以失

与童贯相的关事件

童贯名片

  • 所属朝代宋朝
  • 民族部落汉族
  • 出生地开封
  • 出生日期公元1054年(皇祐六年)
  • 逝世日期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
  • 主要成就破西夏,平方腊

童贯的介绍

早年经历

童贯本名、家世不详,早年净身入宫,为宦官童湜的养子。 [15]他“彪形燕额”“黑肥,躯干极大”,甚至嘴上还有点胡子,目光炯炯有神,完全看不出来是宦官。脖子下还有一片皮,骨如铁一般坚硬。 

宋神宗时,派王韶、李宪开边熙河,青年童贯作为宦官李宪的部下参与西征,可能是他的亲兵侍卫。宋哲宗时,童贯屡次出使陕西地区,熟知边情。大约哲宗后期,他由殿头出为登州巡检。宋徽宗立,童贯因擅长绘画而始得重用。刚即位的徽宗设明金局于杭州,访求书画,委派时任内供奉官的童贯主管,后又负责“计置景灵宫材料”以及“制造御前生活”等任务。另一方面,他在宫中伺候徽宗爱妃郑氏(后来的显肃皇后),巩固自身地位,在宫外结交蔡京,使其复为宰相。蔡京投桃报李,尽力帮助童贯获得建功的机会。 [18] 西北建功

徽宗意图绍述父兄遗志,开疆拓土,西北熙河地区是重要战略方向。童贯曾被徽宗初年被任命为熙河路走马承受 [19],任上气焰甚大,甚至受三路钤辖庭参之礼。 [20]崇宁二年(1103年)正月二十七日,王韶之子王厚被委任收复湟州与鄯州。王厚上任后,主动请求宋廷派心腹内臣为监军从征。蔡京以李宪的故事,力荐童贯担任监军西征。二月,徽宗任童贯以入内东头供奉官为熙河兰会路勾当公事。四月二十日,童贯赶至熙州(今甘肃临洮),与一月前抵熙州的王厚会合。六月十四日,王厚向诸将及童贯剖析利害,决定分兵两路,他本人与童贯及蕃官新知熙州李忠、熙州将辛叔詹、河州将辛叔献,亲领大军从南路出兵,出安乡关,渡大河,直扑巴金岭;由高永年为统制官,统权知兰州姚师闵、管勾招纳王瑞及兰州将刘仲武、通远军将潘逢、王用、王亨、党万等,率兰州、岷州、通远军蕃汉兵二万人出北路的京玉关分道并进。起初童贯仍对王厚的方略犹豫未决,王厚说童贯日后到其地,就会明白,愿他不要过疑。王厚与童贯的大军在三天后(十七日)抵安多关,渡大河往前攻击巴金城,与聂农族酋长多罗巴激战连日。翌日攻陷巴金城,多罗巴率众逃去。高永年的北路大军这时已出京玉关,乘势收复通川堡及罗兀抹逋城。十九日,王厚、童贯大军抵瓦吹城(宁洮寨),为免后顾之忧,王厚留大军守城,而与童贯及李忠率轻骑二千余人趋癿当城(今青海循化东),破不顺部族,焚其巢穴,临大河据险,得北城之北,命李忠及党万率众筑而守之,然后于是日返宁洮寨。高永年一路进军至湟州,王厚与童贯的大军则于二十二日赶来,合攻湟州。二十四日,湟州城破。七月初二日,徽宗收到捷报,百官入贺。初五日,徽宗嘉奖王厚、童贯等人,其中童贯超授入内皇城使、领果州刺史,依前熙河兰会路勾当公事。王厚完成收复湟州及附近城寨的任务后,于十月初八日率大军返回熙州,派童贯带同投降的西蕃大首领牟杓拶等赴京师。童贯在初十日以劳迁成州团练使,稍后再自皇城使迁内臣班官的昭宣使。十二月二十八日,徽宗下诏另建熙河兰会措置边事司,以王厚措置边事,童贯副之。 [21-22]

崇宁三年(1104年)三月十九日,童贯从京师返回熙州。二十九日,王厚、童贯统大军西征唃厮啰,进取鄯州。四月初七日,王厚和童贯率大军抵湟州,分兵三路:王厚与童贯率中军,由绥远关、渴驴岭逼近宗哥城,都统制高永年就以前军由胜铎谷沿宗河之北,张诫同王厚之弟招纳官王端以其所部由汪田、丁零宗谷,沿宗河之南,三军约期在初九日会师于宗哥川。初九日,王厚、童贯派选锋五将前行,中军渡河而北,高永年军之后,张诫军亦夹河而行。日未出,宋军抵唃厮啰军屯兵所在。唃厮啰军有五六万人,已据地理列阵,并张疑兵于北山下,其势甚锐。王厚对童贯分析敌情,判断唃厮啰军以逸待劳,宋军不可再迟缓行动,应该以中军越过前军,傍北山整阵而行,命选锋急攻城以破敌,最终大破唃厮啰军,宋军遂入宗哥城。王厚还想追击唃厮啰酋长小陇拶,但童贯认为追赶不及,予以制止。十一日,王厚、童贯大军入安儿城。十二日,王厚、童贯大军兵临鄯州,唃厮啰太后青迎结牟率众出降,唃厮啰亡,鄯州平定。童贯这时才知道小陇拶曾留宿鄯州一晚,然后遁去,遂遣冯瓘统轻骑万余由州南青唐谷入溪兰宗山。但小陇拶发觉,遁于青海之上。宋军追捕不获,因讨其余党,抚定吹厮波部族,取廓州。因此战功,童贯升景福殿使、领澧州观察使,依旧勾当内东门司。 [23]五月初三日,徽宗再将童贯迁升内臣班官最高的延福宫使,升定武军节度观察留后。内臣寄资转行至两使,由童贯开始。 [24]

崇宁四年(1105年)正月,宋廷改熙河兰会路为熙河兰湟路,童贯获任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位在王厚等诸将之上,执掌西北军政大权。当蔡京以徽宗旨意任命童贯时,其弟知枢密院事蔡卞反对,对徽宗说:“内臣为帅,非盛世事。贯闻臣此言,必不喜。然朝廷事体可惜。”徽宗表示可罢童贯兼领秦凤路。蔡卞表示如此甚好。他退下后,尚书右丞张康国迎合帝意,引李宪在元丰的故事以对。蔡卞指出童贯“本无所长”,能力不及李宪,但其兄蔡京支持童贯,贯彻了徽宗的意志,并将蔡卞外放河南府。 [25-26]童贯继续招抚河湟地区剩余的蕃部。三年后,即大观二年(1108年)正月,童贯破格授武康军节度使、提举龙德宫、熙河兰湟秦凤路宣抚使,成为宋代第一个建节的内臣的人,据说这是出自蔡京的主意。 [27-28]四月,童贯派制官辛叔献、知岷州冯瓘等率兵收复洮州。五月初二日,徽宗以复洮州功,童贯获加授检校司空,仍任宣抚使。次日,溪谷城王子臧征扑哥降宋,童贯派诸将至溪谷城受降,改溪谷城为积石军,因功再换镇为奉宁军节度使。 [23] [29]据后来童贯对吕颐浩所言,他经略河湟时,宋廷支降一千八百万贯,许辟置官属六百余员。每一次犒赏,得金盂百十两者比比皆是,至结局奏功,上等转五官,升五职,其下增秩亦如是。

弄权跋扈

大观三年(1109年)二月二十二日,徽宗升童贯为检校司徒、镇洮军节度使,童贯却坚辞不接受。 [31]其实,童贯并非不想接受,只是因文臣的反对而罢。时任翰林学士的叶梦得早就以授童贯武康军节度使不妥,只是不敢反对。这时闻说徽宗欲授童贯开府仪同三司的使相之任,怕由他撰写草制,会招致物议,就出言反对。蔡京这时颇愧于众论,在二月二十二日锁院,仍令将童贯进官检校司徒,易镇洮军镇。叶梦得勉为其难,撰写童贯这篇升官之制词。制出后,一向不喜叶梦得的郑居中就摘取制中文句,向童贯挑拨,说叶梦得借制词来暗讽他。童贯问其故,郑居中说,首句有云:“眷言将命之臣,宜懋旌劳之典。”他解释今日凡是内侍省差一小中官降香,就说“将命”;修一处宫观,造数件服用,转官时就曰“旌劳”,并郑说本来童贯以二府故事晋官,故用白麻撰辞的规格。叶梦得这样写就是以小黄门的身份来视他。郑居中又说制词末云:“若古有训,位事惟能,德因敌以威怀,于以制四夷之命,赏视功而轻重,是将明八柄之权。”郑居中向童贯解释,《尚书·周官》分明上面有“建官惟贤”一词,但叶不引用,却用下一句“公非贤尔,视功轻重”之语。明显是讽童贯的功止于此,不值厚赏。童贯起初垂涎开府仪同二司之赏,今次不能获得,已失望不已。听完郑居中的说话,就面露不悦,即时回衙,向馆中的幕宾质问,要他们逐字解释制词的意思。果然,幕宾所解释的多符郑居中所言。童贯大怒,就向徽宗泣诉,将制词纳还徽宗榻上,不接受此官职。徽宗为了安抚童贯,在五月十四日便将叶梦得外放汝州。 [32]

政和元年(1111年)九月,童贯升检校太尉、武信军节度使,作为副使随郑允中出使辽朝,祝贺天祚帝生辰。 [34-35]这时在杭州闲居并与童贯产生嫌隙的蔡京使人附密奏徽宗,说:“贯实无大能,偶以青唐事,遂窃威名,宜深藏之,以惧外夷。今遣使虏,岂不为所窥乎?”徽宗答复:“虏酋欲之耳,彼既邀我,我在觇之,不亦可乎?” [36]童贯至辽后,辽君臣嘲笑他说:“南朝乏才如此,遣一腐夫来使,何也?” [35]翌年正月,童贯返宋途中,在燕地卢沟河遇一辽朝汉人马植求见,获悉女真兴起。童贯给马植副使印信,令边臣不得阻障。马植随即来宋,童贯荐之徽宗。马植这时藏于童贯家中,辽人曾多次移檄索他,但童贯讳而不与。童贯还说辽主曾召他于密室,盛称蔡京的功勋,问蔡京何在。徽宗听罢默然。没过多久,蔡京复相。童贯这样以德报怨,就是要蔡京欠他一大人情,交换支持他联金攻辽。 [35] [37]

政和五年(1115年)二月,鉴于西夏不断扰边,徽宗委童贯兼领陕西六路边事及承奉御前处分,并以新设的承奉御前处分边防司为名,令童贯总揽河东及陕西路的军政大权。 [38]三月底,西夏入寇鄜延。童贯获得徽宗同意,即出兵两路大举进攻西夏。熙河兰湟经略安抚使兼知熙州刘法率步骑十五万出湟州,童另一员大将秦凤经略安抚使刘仲武率兵五万出会州,童贯以中军驻兰州,为两路声援。刘仲武军到清水河,筑城屯守而还。刘法则与夏右厢军战于古骨龙,大败之,斩首三千级,童贯向宋廷报功。 [39]在此数年间,童贯命李良嗣(即马植)入辽密结反辽势力。同年三月,李良嗣向知雄州和诜投蜡丸,言及金朝兴起,辽朝将亡,他准备举家投宋。和诜具其事奏上。徽宗令蔡京与童贯共议可否纳之,二人同意纳之。李良嗣遂于四月入宋,在觐见徽宗时极力建议趁机伐辽,徽宗嘉纳,赐姓为赵 [40]。并于政和六年(1116年)正月授童贯为陕西、河东、河北路宣抚使,同时应对辽、夏。 [41]同年,种师道、刘法等连败夏军。童贯本人也于八月以进筑震武军诸城之功,加检校少保、护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 [42]之前,童贯想当枢密使,以为重掌大政的蔡京会投桃报李,但蔡京却反对,童贯大失所望,开始埋怨蔡京。 [43]及至此时,蔡京反对授予童贯使相之职(以内臣授开府仪同三司),二人愈发交恶。 [39]十一月初二日,徽宗授童贯签书枢密院事,诏枢密院应差除武臣并调发兵将事,悉令童贯预之。有需要面议的,许童贯赴枢密院面议,当同进呈者,许同进呈。 [44]政和七年(1117年)三月,童贯以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仍带行同签书枢密院事,不久改权领枢密院事,并拜太保、领河中节度使,封益国公。十二月,以童贯领枢密院事,落权字。 [45]当时蔡京以太师领三省事,被称为公相,童贯以开府仪同三司领枢密院事,被称为媪相。两人平起平坐,明争暗斗。 [39]同年,童贯上“平燕策”,主张“云中根本也,燕蓟枝叶也,当分兵挠燕蓟,而后以重兵取云中”,并派其子童师敏将此平燕策出示蔡京,却遭蔡京反对。 [46]此后童贯遇到蔡京于同日入朝,就避不入朝,二人关系更为疏远。 

西征南讨

童贯上“平燕策”那年(即政和七年,1117年)七月,辽人高药师、曹孝才等来宋,徽宗命中使押高药师等来京,至蔡京第,令与童贯共议。蔡、童二人奏请以向女真买马为名,察访边事。知青州王师中以兵船载高药师等带市马诏泛海同往女真,探问女真联合攻辽之可能,但未能联络到金人。政和八年(1118年)二月,童贯与王师中再遣武义大夫马政、善女真语的平海军卒呼延庆等同辽降人高药师及曹孝才等出使金朝,以买马为名,订立海上之盟。七月,童贯以抵御西夏、建筑城寨之功加检校太保,一个月后进太保领枢密院事兼三路宣抚使,并自宁江军节度使移河东节度使,改封泾国公。 [46]

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金使李善庆等抵京师。徽宗命蔡京、童贯和另一内臣邓文诰见之,并派呼延庆送李善庆等返金,继续交涉。 [46]与此同时,童贯命刘法统大军二万北取灵州,刘法反对冒进,童贯说:“君在京师时,亲受命于上前,自言必成功,今乃以难告,何也?”刘法不得已出兵,在统安城之战中败死。童贯隐其败而以捷闻,使百官入贺,议者皆切齿而不敢言。四月,为解震武城之围,童贯至熙州后,即调泾原、秦凤两路兵往援。又檄陇右同都护辛叔詹、熙河统制何灌选精兵直趋震武城,此后屡次通过蔡京上奏自己深入夏界,击退夏军。夏军其实自行解围而去,童贯所报杀伤人数,及掳获牛马器械,当是夸大之言。六月,西夏以与宋人长期作战而困敝,就听辽主之言,遣使纳款请罪。童贯以西夏纳款之功,再特授太傅、山南东道节度使。 [48]

宣和二年(1120年)正月,呼延庆等赶回京师,传递了阿骨打同意联合灭辽的意向。徽宗即以密旨命童贯办理此事,并派赵良嗣赴金敲定海上之盟。九月,阿骨打派锡剌易鲁等持国书来宋订盟,许以燕地归宋,条件是要宋给原付与辽的岁币五十万,宋方同意并安排童贯负全权负责联金灭辽的军事行动。 [46]同年,童贯率军行边,以种师道为都统制,殿前副指挥使刘延庆和步军副都指挥使刘仲武副之,随出萧关,夏军放弃永利与和踏两城而遁,宋大军至鸣沙,无所见而还。 [49-50]

就在就制定平燕计划的时候,方腊在睦州起义,义军威势很大,改任童贯为江、浙、淮南宣抚使,立即率准备平燕之兵前去征讨方腊。 [1]方腊起义的警报上奏到京师,王黼藏起来不报告皇上,义军力量得以日益发展壮大。兰溪灵山的朱言、吴邦,剡县的仇道人,仙居的吕师囊,方岩山的陈十四,苏州的石生,归安的陆行儿都率众响应起义,东南大震,发运使陈亨伯请求朝廷调禁兵及鼎、澧的枪牌手兼程赶往镇压,防止义军势力扩大。宋徽宗才十分惊慌,赶紧派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率禁军及秦、晋二地蕃、汉兵共十五万前往东南,并命童贯草诏罢去应奉局。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方腊部将方七佛率六万人攻打秀州,统军王子武据城固守,不久,宋大兵到来,合兵一处攻打义军,杀义军九千人,筑起五座高台,义军退守杭州。二月,童贯、谭稹的前锋到达清河堰,宋军水陆并进,方腊又放火烧官舍、府库、民宅,并趁夜逃离杭州。宋将刘延庆、王禀、王涣、王惟忠、辛兴忠相继率兵赶来,收复了所有被义军占领的城池。四月,方腊及妻子邵氏、儿子方毫、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在梓桐峒的石涧中被俘,义军七万人被杀。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方腊余部都被平灭。童贯因功迁为太师,改封为楚国公。宋军从出兵镇压到凯旋归来,前后用四百五十天。 

伐辽丧师

马植化名赵良嗣潜入北宋,献联金抗辽之策。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议金攻辽中京,而宋攻辽燕京。宋廷遣童贯二十万军队北伐燕京,大败而回,严重暴露宋兵的腐化,为后来的靖康之难埋下祸根。童贯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复之功。不久,宋徽宗因童贯收复燕山有功,下诏解除他的兵权而为真三公,加封他为徐、豫两国公。过了两月,命他退休,由谭稹代替他。第二年又起用他,领枢密院,宣抚河北、燕山。

宣和七年(1125年),宋徽宗遵宋神宗能收复全燕之地者赏以封地、给以王爵的遗训,下诏封他为广阳郡王。 [3]同年,完颜宗翰南侵,童贯在太原,派马扩、辛兴宗以访问为名去试探金人意图,金人指责宋收留张觉,并派使下战书,童贯对金使厚礼相待,并说:“这么大的事,怎不先告诉我呢?”金使劝童贯马上割两河之地向金人谢罪,童贯垂头丧气无以应对,打算逃回京城。太原守将张孝纯谴责他说:“金人背盟,大王应号令天下兵马全力抵抗,现在弃之而去,是把河东丢给敌人啊。河东一入敌手,河北怎么办?”童贯怒斥他说:“我童贯受命为宣抚,不是来守疆土的。你定要留我,还设将帅有何用?”张孝纯拍手叹道:“童太师一生威望甚高,事到临头却畏缩恐惧,抱头鼠窜,有何面目再见天子呢?” [4] 受法伏诛

童贯逃回京城,宋钦宗已即位,下诏亲征,以童贯为东京留守,童贯没接受而是同徽宗南逃。童贯在西部边境曾招募青少年组成胜捷军,有近万人,他把他们作为亲军,守卫他的住所,这时又让这支军队跟着他。徽宗过浮桥出城时,卫士们紧随他的后面,有往桥上爬的,有抱怨的,有号哭的,生怕被丢下。童贯怕走得慢,命亲军射箭,有一百多人中箭而死,一路哭声,于是谏官、御史和人们议论纷纷,说童贯的罪恶。起初贬童贯为左卫上将军,连续降官,谪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发配到英州(今广东英德)、吉阳军。还没到地方,又下诏历数他十大罪状,命监察御史张澄沿他所走路线,到途中斩掉他。建炎元年八月廿二,童贯在南雄的使院内伏诛,他的头被带回京城悬首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