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人物> 公孙渊

公孙渊三国时期辽东地方割据军阀

公孙渊
公孙渊(?-238年),字文懿。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太和二年(228年),夺其叔公孙恭位,被魏明帝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后遣使南通孙权,孙权立其为燕王,并遣甲士万人携珍宝前往辽东,公孙渊害怕魏国讨伐,于是斩送吴使首至洛阳,明帝拜其大司马,封乐浪公。景初元年(237年),在击败前来讨伐的毋丘俭等后叛魏,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并置百官有司。景初二年(238年),明帝遣太尉司马懿率军四万讨之。公孙渊大败,并其子为魏军所斩。在小说《三国演义》

与公孙渊相的关事件

公孙渊名片

  • 所属朝代三国
  • 别名字文懿
  • 民族部落汉族
  • 出生地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
  • 主要作品《表吴主权》《上魏明帝表》
  • 主要成就夺其叔公孙恭位,割据辽东

公孙渊的介绍

公孙渊(?-238年),字文懿。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

太和二年(228年),夺其叔公孙恭位,被魏明帝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后遣使南通孙权,孙权立其为燕王,并遣甲士万人携珍宝前往辽东,公孙渊害怕魏国讨伐,于是斩送吴使首至洛阳,明帝拜其大司马,封乐浪公。景初元年(237年),在击败前来讨伐的毋丘俭等后叛魏,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并置百官有司。景初二年(238年),明帝遣太尉司马懿率军四万讨之。公孙渊大败,并其子为魏军所斩。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公孙渊形象与正史相似。为公孙康之子。趁魏、吴骚乱之际自称燕王,发动叛乱,与魏对抗。败给司马懿率领的讨伐大军,被围困后乞降不被接受,与子修在欲出城逃跑时被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