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历史热读
  • 搜索字典
  • 搜索词典
  • 搜索成语
  • 搜索单词
  • 搜索古诗
  • 搜索古籍
  • 搜索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人物

人物

刘祜

刘祜朝代:汉朝时期

汉安帝刘祜(94年-125年4月30日),东汉第六位皇帝(106年-125年在位),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母为左小娥。刘祜十岁便善于史书典籍,汉和帝非常喜爱并器重他,常召其入宫,赏赐冠绝诸王子。和帝崩,汉殇帝即位,邓太后临朝,以刘祜为储副。殇帝崩,邓太后立刘祜为帝,临朝称制。刘祜即位之初,因陨石撞击而导致灾难空前,四夷各族趁机入侵,东汉岌岌可危。而邓太后夙夜勤劳,躬行节俭,救灾安民、讨平四夷,最终平定天下。邓太后崩逝后,时年28岁的刘祜亲政,重用皇后阎氏、嫡母耿氏、祖母宋氏三家外戚,晋封乳母王...[详细]

刘隆

刘隆朝代:汉朝时期

汉殇帝刘隆(105年11月5日—106年9月21日),东汉第五位皇帝,汉和帝刘肇少子。刘隆出生后被养于民间。汉和帝驾崩后,邓皇后认为皇子刘胜患有难以治愈的疾病,不能继承皇位主持宗庙祭祀。她见殇帝尚在襁褓之中,便将其收养为自己的儿子,因而立他为帝。和熹太后邓绥遂以“女君”之名亲政,代行皇权。延平元年八月初六日(106年9月21日),驾崩于崇德殿,享年两岁,在位八个月谥号为殇,史称孝殇皇帝,葬于康陵。...[详细]

刘肇

刘肇朝代:汉朝时期

汉和帝刘肇(79年-106年2月13日),一作刘肈,中国东汉第四位皇帝(88年4月9日-106年2月13日在位),汉章帝刘炟第四子。刘肇生母为梁贵人,后被过继给章德窦皇后。建初七年(82年),刘肇被章帝立为皇太子。章和二年(88年),章帝逝世,刘肇即位,章德太后临朝称制,窦氏专权。期间窦宪率军讨灭北匈奴。永元四年(92年),时年十四岁的刘肇联合清河王刘庆与大臣丁鸿发动政变,捕杀窦氏及其党羽,继而亲政。刘肇在位期间,班超击败贵霜,使西域五十余国臣服,又派甘英出使罗马帝国,至地中海东岸而返,致使四万里外的海滨...[详细]

刘炟

刘炟朝代:汉朝时期

汉章帝刘炟(56年-88年4月9日),东汉第三位皇帝(75年-88年在位),光武帝刘秀的孙子,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为贾贵人。永平三年(60年),立为皇太子。永平十八年(75年)即位。为政上一改明帝苛察,事从宽厚,放宽刑律,废除苛法五十余条。经济上,颁布胎养令,给每位怀孕的女性赐谷“三斛”,以鼓励人口生育;同时轻徭薄赋,奖励农桑;恢复盐铁官营与平准均输制度,从而削弱了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军事上,发兵营救围困西域的三百将士,留下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佳话;并两次派兵增援班超,加速了东汉复控西域的进程...[详细]

刘庄

刘庄朝代:汉朝时期

汉明帝刘庄(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字子丽,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57年3月29日—75年9月5日在位),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刘庄年幼聪慧,容貌壮丽,十二岁时被封为东海公,后进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43年),被立为皇太子。中元二年(57年),正式即位。刘庄即位后,恢复了被秦朝废除的冕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初服旒冕”的皇帝,并为汉服修补定型,确立了汉服的最终完整体系。为政严苛,总揽大权,严禁外戚干政,打压功臣豪族;任用王景治河,解决黄河水患,维持黄河900多年的稳定;兴办教育,接...[详细]

刘秀

刘秀朝代:汉朝时期

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今湖北枣阳市,一说河南南阳市),东汉开国皇帝(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政治家,军事家。刘秀是刘邦九世孙,“美须眉”,早年入太学学习。新莽末年,爆发赤眉、绿林起义。地皇三年(22年),刘秀在宛城起兵反莽。次年二月绿林军建立更始政权,刘秀被更始帝任命为太常、偏将军。同年六月,王莽军围绿林军于昆阳,刘秀突围调集援兵,与城内义军合击,歼灭王莽军主力,取得了昆阳之战的胜利。其兄刘縯被更始帝杀害后,刘秀隐忍伪装,被更始帝封为萧王,派往...[详细]

刘玄

刘玄朝代:汉朝时期

刘玄(?—25年),字圣公,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人。汉朝宗室后代,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早年参加平林兵,投奔陈牧等人,担任安集掾。公元23年,在绿林军拥戴下,成为皇帝,年号更始。新朝灭亡后,入主长安,成为天下之主。更始三年(25年),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更始政权土崩瓦解,刘玄被迫向赤眉军出降,最终被赤眉军所杀,葬于霸陵。...[详细]

刘婴

刘婴朝代:汉朝时期

刘婴(5年-25年2月),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于居摄元年三月己丑日(公元6年4月17日)—始建国元年正月癸卯日(公元9年1月10日)居西汉皇太子位,没有当上皇帝,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刘婴1岁时被立为皇太子,4岁时被迫禅位于王莽并被王莽囚禁,又被通令禁止任何人与他讲话。孺子婴长大后,六畜不识,话也说不清楚,成了一个傻子。更始三年(公元25年)2月,刘婴在临泾被李松杀死。...[详细]

刘衎

刘衎朝代:汉朝时期

汉平帝刘衎(前9年-6年2月3日),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母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汉哀帝于元寿二年六月二十七戊午日(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当年七月迎立年仅9岁的中山王刘衎入宫,九月初一辛酉日(前1年10月17日)即位为帝。次年改元元始。元始五年十二月,刘衎去世,一说被王莽毒杀,刘衎死后葬于康陵(今陕西咸阳西25里处)。...[详细]

刘欣

刘欣朝代:汉朝时期

汉哀帝刘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兖州定陶国(今山东省菏泽市)人。西汉第十三位皇帝。汉元帝刘奭之孙,定陶恭王刘康之子。阳朔二年(前23年),刘欣成为定陶王。绥和元年(前8年),被册立为太子。绥和二年四月初八(前7年5月7日),刘欣即位称帝。建平二年(前5年),刘欣改元太初元将,自称“陈圣刘太平皇帝”,不久之后又恢复原样。针对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危机,刘欣有意打压外戚宗室,试图采用师丹的“限田议”来限制豪强大地主的土地兼并,但因权贵的反对而搁置。后选择提拔外戚傅氏、丁氏势力,打压王氏家族权势。建平二年...[详细]

刘骜

刘骜朝代:汉朝时期

汉成帝刘骜(前51年—前7年4月15日),字太孙,汉元帝刘奭与王莽姑王政君之子,中国西汉第十二位皇帝(前33年8月4日~前7年4月15日在位)。刘骜自幼深得祖父汉宣帝喜爱,称为太孙,常侍左右。元帝即位,刘骜被册立为太子。长大后,喜好经书,宽博谨慎,但沉迷酒色,汉元帝认为刘骜不能成大器,曾想改立定陶王刘康为太子,后因侍中史丹的阻止才作罢。竟宁元年(前33年)六月继位,刘骜每次升朝,同大臣议论朝政时,端坐御座,仪态威严,但其治国无能,怠忽朝政,外戚势力急剧膨胀,为外戚王莽篡汉埋下了伏笔。绥和元年(前8年),成...[详细]

刘奭

刘奭朝代:汉朝时期

汉元帝刘奭(前74年—前33年7月8日),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前48年1月29日—前33年7月8日在位)。刘奭在汉宣帝为平民时,生于民间。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喜好儒术,性格优柔寡断。地节三年四月戊申日(前67年5月24日),被立为太子。黄龙元年十二月甲戌日(前48年1月10日)继位为帝,史称汉元帝。刘奭即位后,因体弱多病而难以亲政,便将政事无论大小皆委任宦官石显等人,导致宦官专权;同时“纯任德教”,大量启动儒生参政治国,使汉朝真正走上了“独尊儒术”的道路。外交上,派遣王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