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林,周桓王(?—公元前697年),姬姓,名林,周平王姬宜臼之孙,太子姬泄父之子,东周第二任君主,公元前719年—公元前697年在位。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周桓王即位。周桓王即位后,由于压制郑国国君郑庄公的权力,因此周、郑交恶,最后双方在繻葛(今河南长葛东北)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周桓王肩膀,周天子的权威于是荡然无存。公元前697年,周桓王去世,谥号桓王,其子姬佗继位,是为周庄王。...[详细]
姬宜臼,周平王(?―公元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宫湦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不久,竟废申后及姬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于是姬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与郑桓公均被犬戎所杀。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详细]
周幽王姬宫湦(音shēng,一作宫生,前795年?―前771年),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周宣王姬静之子,母姜后,前781年―前771年在位。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前771年,犬戎杀死姬宫湦,西周灭亡。姬宫湦死后,谥号幽王,诸侯共同拥立其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详细]
周宣王(?-前782年),姬姓,名静,一作靖,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周厉王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前828年-前782年)。周宣王继位后,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秦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楚国和徐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但周宣王晚年对外用兵接连遭受失败,尤其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今长江与汉江之间的地区)之师全军覆没,加之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详细]
姬胡(?-前828年),即周厉王。姬姓,名胡,金文作㝬。周夷王姬燮之子,中国西周王朝第十代王(前877年-前842年)。姬胡在位期间,曾命虢仲征伐淮夷,又伐戎,均应对无力,更缺乏战略上的考量,致使“周邦骤有祸”,面临严重的国防危机。在内政治理上,姬胡贪财好利,引起政局动荡。他不接受大臣芮良夫的规谏,任用荣夷公为卿士,推行“专利”(垄断山林川泽物产)政策,“国人”谤议蜂起。面对危机,不听召公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劝谏,反而启用卫巫监谤,残民以逞,杀死持反对意见者,国人“道路以目”,人人自危。前841年,...[详细]
姬燮,周夷王,姬姓,名燮,西周第九代国王。(前885-878年,本词条年序依据《竹书纪年》及《夏商周年表》)姬燮在位时期,周王室处于衰落阶段,因此诸侯有的不来朝贡,而且互相攻伐。周夷王曾听信谗言,烹杀齐哀公;出兵讨伐太原之戎,攻至俞泉,获一千匹马。公元前878年,周夷王去世,其子姬胡继位,是为周厉王。...[详细]
姬辟方,周孝王(?—前886年),姬姓,名辟方,周穆王姬满之子,周共王姬繄扈之弟,周懿王姬囏的叔父,西周第八位君主,在位时间前892年—前886年。周懿王死后,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是姬燮懦弱无能,姬辟方乘机夺取王位,是为周孝王。前886年,周孝王去世,谥号孝王(《逨盘》铭文作考王)。周孝王死后,诸侯拥立故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详细]
姬囏,周懿王(约前937—前892年),姬姓,名囏(jiān),周共王姬繄扈(yī hù)之子,西周第七位君主。周懿王生性懦弱,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他被迫将都城迁往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太平御览》引《史记》:“懿王在位二十五年”。据白川静的西周断代铭器分类结果,周懿王在位时间有15年以上。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周懿王在位八年。...[详细]
周共王姬繄扈(?―公元前900年),姬姓,名繄扈(yī hù),一作伊扈,周穆王姬满之子,西周第六位君主,谥号共王(又作恭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龚王),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周共王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922年至公元前900年。...[详细]
姬满,周穆王(?-约前922年),姬姓,名满。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天子。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也是中国古代史籍记载的首位旅行家。周穆王富于传奇色彩,在位期间,曾西伐犬戎,南平荆蛮,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东征平定徐国。周穆王颁《吕刑》,形成了人类社会早期的制度文明。周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致使犬戎与周人关系严重恶化。其后犬戎屡屡犯边,战事不息,乃致穆王被迫迁都于西郑。西晋汲冢古墓出土的《穆天子传》,记穆王西游有关传说,尤多神话色彩。...[详细]
周昭王姬瑕(?~前977年),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周朝第四任君主,周康王姬钊的儿子。周昭王继位后,继承“成康之治”事业,继续扩大疆域。先东征攻打东夷部落,获胜后为了巩固已获得的中南方战略资源(铜),多次以中南方曾国、邓国和鄂国等诸侯国为先锋,南征平定虎方、荆楚和扬越等地区淮夷、三苗后裔楚蛮等部族的叛乱,征伐平定淮水上游以北、桐柏山脉北端以东的地区,又深入平定江汉以南的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周昭王十九年,亲自南征,凯旋回师渡汉水时,因携带俘获的大量战利品青铜(即考古铭文中的“孚金”),退兵途中死于...[详细]
周康王姬钊(约公元前1036年-前996年),姬姓,名钊,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周朝第三任君主,周武王姬发的孙子,周成王姬诵的儿子。初封太子,在召公奭、毕公高辅佐下,正式登基,继续推行周成王的政策,平定东夷叛乱,北征略地,西伐鬼方,进一步加强统治。周成王至周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公元前996年,在镐京去世,谥号为康,安葬于毕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