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相关热读
南吴疆域范围 五代十国南吴的行政区划
为区别春秋时期的吴国和三国时期的东吴,我们一般把五代十国时期的吴国称之为“南吴”。吴国统治者改元建制前曾为唐朝的淮南节度使和弘农王,所以又称其为“淮南”政权或“弘农”政权。 1、南吴疆域范围 吴国政权的经营从唐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入扬州开始算起,此时领有杨、庐、...
南平小国为何能在五代中存活多年?
南平国又称荆南、北楚,是五代十国中最弱小的政权,所处之地约为今天的湖北西部、重庆东部等地。虽然弱小,南平国还是存在了五十余载,这是为什么呢? 1、南平国为什么投降宋朝 荆南虽然国小力弱,仍能割据一方,传之四世,主要原因是因为荆南地区狭小,且为四战之地,处在南北陆路交通的中枢...
五代十国北汉历史简述 北汉是怎么灭亡的?
北汉是五代十国最后一个政权,统治地区大约是今天的陕西省。北汉开国皇帝为刘崇,历经四朝皇帝、29年,最终于979年被赵光义亲自领军所灭。 1、五代十国北汉历史简述 北汉世祖刘崇先世为沙陀部人,他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后汉隐帝时,刘崇官至河东节度使、太原尹。隐帝年少,大臣专...
五代十国帝王的奇葩绰号 五代十国为何流行养子?
唐亡后中原地区一次更迭的五个政权、以及其余十个主要政权合称为五代十国。五代疆土则以后梁最小,后唐最大。而十国的疆土则南平最小,南唐最大。 一、五代十国帝王的奇葩绰号1、梁武帝萧衍:皇帝菩萨 历代中国帝王中,名字之外还有外号、诨名、绰号的不乏其人,如一心向佛、四度出...
五代十国后周的政治制度
五代十国虽然政权更迭频繁,各政权时间也不是很长久,但其在政治方面基本都延续唐代的政治制度。那么五代的后周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呢? 1、三省六部 中央行政机构有三省六部。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与中书省,下设六部尚书,并分司办事。中书令和侍中均为正二品,左右常侍从三品升为...
南吴的政治体制 五代十国南吴国官制如何
1、政治体制 由于五代十国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南吴政权在不同时间段存在着不同的政治体制,但其中的差别更多体现在名分。 藩镇体制:从唐景福元年(892年)到天祐十六年(919年)这段时间内,吴国政权虽已割据自立,但名义上仍奉唐朝为正朔,为唐朝藩镇,仍使用唐朝年号; 王国体制:从吴武义元...
石敬瑭为什么被称为“儿皇帝”
唐明宗在位的时候,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他儿子李从珂,一个是他的女婿、河东 节度使石敬瑭。两个人都骁勇善战,但又互不服气。到了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就是唐末帝)以后,两人终于闹到公开破裂的地步。 李从珂派了几万人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挡不了,晋阳十分危急。有...
五代十国南汉的奇葩统治:南汉进士先阉割再当官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太监都是阉割之人,要进宫当“官”就必须阉割,然而想当朝廷官员也要被阉?这简直闻所未闻。但在五代十国的南汉就是存在的,这是什么情况? 1、南汉政治统治情况 刘岩在位时依靠士人治政,尽任士人为诸州刺史,还通过科举,每年录用进士、明经十余人为官,避免了武职官据...
《旧唐书》:保存了唐朝的第一手史料
今人说起唐史,首推《新唐书》,少提及《旧唐书》。虽说《旧唐书》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缺陷,但其自身的史料借鉴价值还是很高的,这给后人研究唐朝历史提供了便利。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
《韩熙载夜宴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
南唐二陵:五代十国最大的帝王陵寝
南唐二陵位于南京江宁区祖堂山南麓,包括李昪及其皇后的钦陵和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于1950-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 钦陵和顺陵的墓室规制基本相同,沿墓道而进,有前、中、后三室,室顶和四面全用青砖叠砌成穹窿状,各室之间有短过道相...
《花间集》:汉族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
《花间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汉族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全书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汉民族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 《花间集》是后蜀人赵崇祚编辑的一部词集。集中收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共500首,分10卷...
后蜀(934年-966年)
后蜀历史简介后蜀(934年-96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的一国,孟知祥所建立的政权,定都成都,又称孟蜀。后蜀共历2帝,享国32年。同光三年(925年),后唐攻灭前蜀。不久,中原大乱,后唐庄宗李存勖被杀,李嗣源夺得帝位。时任西川节度副使的孟知祥训练军队,准备割据蜀地,平定叛乱,整顿吏治,成都始安。中...
前蜀(907年-925年)
前蜀历史简介前蜀(907年-92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的一国,907年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前蜀历二主,共18年。王建于天复三年(903年)受封为蜀王,天祐三年(906年)他在成都建立行台,次年唐朝被后梁太祖禅代,后梁建立之初,曾遣使宣谕早已割据四川的王建,为王建所拒。王建并与淮...
南吴(902年-937年)
南吴历史简介南吴(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政权之一,为杨行密所建,有二都,分别为西都金陵府(今江苏南京)以及东都江都府(今江苏扬州),由于国君姓杨,因此也叫“杨吴”。历四主,享国三十五年。若从892年杨行密受封淮南节度使计,为46年。南吴太祖杨行密起家于庐州(今安徽合肥),依附于淮南...
吴越(907年-978年)
吴越历史简介吴越(907年-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政权之一,统治者为临安钱氏。由钱镠在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所建,定都杭州。吴越国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吴越国历三代五王,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立国七十二年。...
南唐(937年-975年)
南唐历史简介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政权之一,为李昪(徐知诰)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传三世历一帝二主,享国三十八年,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南吴太和七年(935年),南吴睿帝加封徐知诰为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归齐国。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诰建...
闽国(909年-945年)
闽国历史简介闽国(909年-94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政权之一,由王审知建立,先后定都于长乐府(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闽国共历六帝,享国三十六年。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其长子王延翰继位。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死王延翰夺位,...
南汉(917年-971年)
南汉历史简介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政权之一,南汉位于现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历四帝,国祚五十五年。追溯至唐天祐二年刘隐正式担任清海节度使算起,刘氏政权历五主,存在长达67年。南汉是岭南历史上继南越国后建立的第二个地方割据政权。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今广东省...
南楚(907年-951年)
南楚历史简介南楚(907年-95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政权之一,中国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政权,史称马楚,以潭州(今长沙)为首都。自907年马殷受封楚王开始,南楚共44年,若从896年马殷割据湖南开始计,为56年。南楚创建者是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马殷,乾宁三年(896年),马殷至长沙,自为武安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