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话题> 爱新觉罗
导读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满文书写为(如图),拉丁文转写为Aisin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是族名,“金”的意思。“觉罗”是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今黑龙江省伊兰一带)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满洲姓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姓,一部分是基于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爱新觉罗一姓中,爱新是族名,觉罗是姓。“觉罗”与“爱新觉罗”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李姓与赵郡李氏,谢姓与陈留谢氏,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
爱新觉罗

话题内容

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一作努尔哈齐,女真族(即满族)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东北民间称之为“老罕王”,后金政权的创建者,清王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生于建州女真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的部落头人之家。万历十一年(1583年),明将李成梁率兵攻阿台,祖觉昌安、父塔克世死于乱军,努尔哈赤以遗甲13副起兵,先统一建州女真,后征服海西女真哈达、辉发、乌拉部及东海女真诸部,创制满文,设立八旗,先后被推尊为淑勒贝勒(聪睿王)、昆都仑汗(恭敬汗)。另一方面,他对明详细>

  • 中文名努尔哈赤
  • 别名奴儿哈赤(明朝称呼)
  • 民族女真族(满族)
  • 出生地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
  • 出生日期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
  • 逝世日期1626年9月30日(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
奕詝

爱新觉罗·奕詝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规范字宜作“奕𬣞”),自号且乐主人,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年号“咸丰”。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第四子,亲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清宣宗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奕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望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详细>

  • 中文名奕詝
  • 别名奕𬣞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圆明园湛静斋
  • 出生日期1831年7月17日
  • 逝世日期1861年8月22日
旻宁

爱新觉罗·旻宁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年号道光。生于紫禁城撷芳殿中所。清仁宗颙琰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嘉庆四年(1799年)被密建为皇储。嘉庆十八年(1813年)封智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即帝位。颇思励精图治,振衰除弊。对漕运盐政实行改革。以海运代替河运,既解决了漕运的困难,又节省了开支。行票盐制,使两淮盐政“弊肃风清”。解除对部分矿藏开采的封禁,主张使天地自然之利还之天下。整顿详细>

  • 中文名旻宁
  • 别名爱新觉罗·绵宁(原名)、道光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撷芳殿(今北京东城)
  • 出生日期1782年9月16日
  • 逝世日期1850年2月25日(道光三十年)
爱新觉罗·溥仪

详细>

  • 中文名爱新觉罗·溥仪
  • 别名宣统帝,清废帝,字耀之 号浩然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醇亲王府(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
  • 出生日期1906年(丙午年)2月7日
  • 逝世日期
玄烨

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2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在位),自号体元主人,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玄烨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开始真正亲政。九年,详细>

  • 中文名玄烨
  • 别名体元主人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 出生日期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
  • 逝世日期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生于费阿拉城(今辽宁抚顺新宾县旧老城)。后金第二位大汗(1626年10月20日—1643年9月21日在位,其间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大清)。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天命元年(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在四大贝勒中按年龄排行第四。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皇太极新政),加强中央集权。征服朝鲜和漠详细>

  • 中文名皇太极
  • 别名弘他时、黄太主、洪台吉、黑还勃烈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费阿拉城(今辽宁抚顺新宾县旧老城)
  • 出生日期1592年11月28日
  • 逝世日期1643年9月21日
福临

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满语:ᡶᡠᠯᡳ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初名方喀拉,自号臆庵道人。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六岁登基,改元顺治,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同年,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为加强皇权,他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宽逃人法等一系列缓和民族详细>

  • 中文名福临
  • 别名ᡶᡠᠯᡳᠨ(满语)、顺治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盛京永福宫(今沈阳故宫)
  • 出生日期1638年3月15日(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
  • 逝世日期1661年2月5日(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
载淳

爱新觉罗·载淳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清朝第十位皇帝(1861年8月22日—1875年1月12日在位),清入关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年仅6岁的载淳即位。同治帝即位后,慈禧与慈安两宫太后携载淳在养心殿垂帘听政。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赖详细>

  • 中文名载淳
  • 别名同治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紫禁城储秀宫
  • 出生日期1856年4月27日
  • 逝世日期1875年1月12日
载湉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父为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母为叶赫那拉·婉贞(慈禧太后之妹)。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无嗣而崩,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传懿旨将四岁的载湉过继给咸丰帝,入承大统。翌年正月二十日,载湉即皇帝位,改元光绪。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太后在数年后去世),载湉则在宫中接受翁同龢、夏同善的教育。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大婚,并名义上亲政,然而慈禧太后仍对用人行政具有最终的裁决详细>

  • 中文名载湉
  • 别名光绪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太平湖醇王府 今北京西城
  • 出生日期1871年8月14日
  • 逝世日期1908年11月14日
颙琰

爱新觉罗·颙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爱新觉罗·永琰。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清代第七位皇帝,清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初封为和硕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被立为皇太子。嘉庆元年(1796年),清高宗禅位于其而成为皇帝。嘉庆四年(1799年),清高宗驾崩后,颙琰才得以掌握实权。乾隆末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由于清高宗大兴文字狱,川、楚、陕等地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其亲政后,通过诛杀和珅,缓解民怨。另一方面更易统兵大员详细>

  • 中文名颙琰
  • 别名嘉庆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圆明园天地一家春(今北京海淀)
  • 出生日期1760年11月13日
  • 逝世日期1820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