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话题> 黄埔十大名将
导读

黄埔十大名将

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一间中华民国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黄埔军校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很多有影响的人物,尽管分别忠于各自的政党团体,个人结局大相径庭,但都具有超人的战略智慧和军事才能,特别是在民族危亡时刻,无不热血忠魂,抛洒疆场。然而,军事天才不等于政治天才,很多黄埔人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却在政治
黄埔十大名将

话题内容

关麟征

关麟征(1905-1980)原名志道,字雨东。生于1905年4月18日,陕西户县人。1924年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关麟征在黄埔系中以“毕生穷力杀倭寇、一代名将姓字香”著称。1938年8月与倭寇第九师团遭遇瑞昌苦战,东京广播称:皇军遭遇最为强劲之敌寇。关麟征素有“关铁拳”之称,与孙连仲之“孙钢头”一时齐名。1939年,军功赫赫的关麟征坐升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此为黄埔学生中升任集团军总司令之第一人,时年34岁。抗战期间,关麟征因为忠实执行何应钦的命令,调任五十四军军长黄维,惹怒陈诚,就此关陈失和。关麟征详细>

  • 中文名关麟征
  • 别名
  • 民族
  • 出生地陕西户县
  • 出生日期1905年4月7日
  • 逝世日期
宋希濂

宋希濂(1907.4.4—1993.2.13),字荫国,汉族,湖南省湘乡市人。自北伐战争到解放战争被俘,宋希濂历经重要战役数十次,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有“鹰犬将军”之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将校班、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一军军长,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新疆警备总司令,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1949年人民解放军俘虏,后作为战犯接受改造。1959年12月特赦。1980年宋赴美探亲,后定居美国。1详细>

  • 中文名宋希濂
  • 别名
  • 民族
  • 出生地湖南省双峰县杏子铺村
  • 出生日期1907年4月4日
  • 逝世日期
徐向前

徐向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徐向前,字子敬,1901年11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的永安村。它位于滹沱河北岸,原名薄家村。他的父亲徐懋准是清末秀才,母亲赵金銮,是一位典型的家庭主妇。徐向前在母亲身边长大,伴随着母亲劳动,母亲也就成为他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徐向前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勤劳善良,平素积德行善,她那贤惠、助邻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小向前。儿时,他幼小的心灵虽然还理解不了那详细>

  • 中文名徐向前
  • 别名
  • 民族
  • 出生地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戴安澜

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详细>

  • 中文名戴安澜
  • 别名
  • 民族
  • 出生地安徽无为练溪乡风和戴村
  • 出生日期1904年(甲辰年)11月25日
  • 逝世日期
杜聿明

杜聿明是国民党军队中少有的西方化将领。如果说张自忠是中国传统武将的代表,胡琏是中国儒将的代表,邱清泉是中国少壮派猛将的代表,那么杜将军则可算是中国少有的西方化将领的代表。在抗战中,杜聿明是国民党军中为数不多的“闪电战”的坚持者。与大多数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积极防御,稳打稳扎的战术不同,杜聿明的作战特点就是进攻。以优势的火力压制敌手,以最快的攻击速度打挎敌人,其经典战役就是昆仑关大捷。当然,杜聿明的成功与蒋介石对他的宠爱分不开,他所掌握的部队是国民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这也是他有条件去完成他的军事部详细>

  • 中文名杜聿明
  • 别名
  • 民族
  • 出生地陕西省米脂县
  • 出生日期1904年(甲辰年)11月28日
  • 逝世日期
林彪

1907年12月5日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9岁入私塾,13岁起就读于林育南、恽代英等在黄冈八斗湾创办的浚新学校。15岁转入武昌共进中学,并于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被共青团武昌地委指定为共进中学团支部书记。1925年“五卅”反帝运动中,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发起成立“共进图书社”,组织同学阅读进步书刊,并在陈潭秋等指导下创办“共进月刊”。后被湖北学生联合会推选为出席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学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同年秋于共进中学毕业后返回林家大湾,父母要他就近谋一个教师职业,以便关照家庭生活。但他说服父母详细>

  • 中文名林彪
  • 别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林家大湾村
  • 出生日期1907年12月5日
  • 逝世日期
王耀武

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抗日革命家,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1924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率部创建第七十四军,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师长、副军长;1940年,因功升任第七十四军军长;1945年1月,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详细>

  • 中文名王耀武
  • 别名
  • 民族
  • 出生地泰安县上王庄(今岱岳区)
  • 出生日期1904年
  • 逝世日期
胡琏

遍览台湾军史著述,不光竭力贬低刘伯承、陈毅、粟裕等大陆将领,而且将张灵甫、李仙洲、邱清泉、黄百韬,黄维等国民党败军之将也说得愚蠢之至粪土一般,唯胡琏超智超勇鹤立鸡群乃千古难觅之良将,似乎蒋公介石如早早委此君以大任,则定能扭转乾坤、挽狂澜于既倒。平心而论,胡琏在战场上的表现确比其同僚们略高一筹,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绝比黄百韬多。台湾史籍广泛传引所谓毛泽东给前线部队的一封亲笔函称:“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保存实力,待机取胜。”以说明共军对胡琏的详细>

  • 中文名胡琏
  • 别名
  • 民族
  • 出生地陕西华县
  • 出生日期1907年10月1日
  • 逝世日期
郑洞国

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汉族,湖南石门人。他早在学生时代就参加过“五四”运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参加东征和北伐。郑洞国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曾参加过长城古北口战役、平汉路保定会战、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昆仑关战役。1943年春,郑洞国参加中国远征军担任新1军军长,参加收复缅北要地密支那攻坚战。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指挥了热河攻略和两次四平街会战,1948年底,在长春兵败解甲。去世后受到两岸共同追悼详细>

  • 中文名郑洞国
  • 别名
  • 民族
  • 出生地湖南省石门县
  • 出生日期1903年
  • 逝世日期
陈赓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陈赓与蒋介石之间的故事也是颇有传奇色彩。1925年黄埔军校学生东征,陈赓救了蒋介石一命。但很快国共之间反目成仇。1933年,陈赓被捕,蒋介石感激陈赓救命之恩,也不想把这个难得之才放走,便亲自会见陈赓,以感化他。但蒋没想到,初次会见,他就碰详细>

  • 中文名陈赓
  • 别名
  • 民族
  • 出生地湖南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
  • 出生日期1903年(癸卯年)2月27日
  • 逝世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