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前637年),子姓,名兹甫,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春秋时宋国国君,《史记》中记载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公元前650年至公元前637年在位)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后葬于襄陵。详细>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春秋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骊姬之乱时流亡在外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怀公而立,在位期间重用贤才,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齐两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前632年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详细>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芈姓,熊氏,名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23年,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庄,葬于纪山,春秋五霸之一。 楚国在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而晋国在中小国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们的能力。不久,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详细>
秦穆公(?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谥号穆,《史记索隐》等书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在位时期,开辟国土千余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对秦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