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话题> 春秋五霸
导读

春秋五霸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雒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和号令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如今,这些权力已逐渐转移到诸侯手中——“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各诸侯国内也出现了君臣逆位的现象——“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更甚至于一个诸侯国的大夫可以左右周王室的动向——“陪臣执国命”。铁农具的出现提升了生产力,大量井田之外的土地被开垦,这成为诸侯国强大的主要原因。周王朝建立在宗法制和井田制基础上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动荡局面。王室、诸侯、卿大夫之间相互混战,天下大乱。春
春秋五霸

话题内容

宋襄公

宋襄公(?前637年),子姓,名兹甫,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春秋时宋国国君,《史记》中记载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公元前650年至公元前637年在位)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后葬于襄陵。详细>

  • 中文名宋襄公
  • 别名宋兹甫
  • 民族华夏族
  • 出生地宋国商丘(今河南商丘)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前637年
晋文公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春秋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骊姬之乱时流亡在外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怀公而立,在位期间重用贤才,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齐两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前632年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详细>

  • 中文名晋文公
  • 别名晋文公、公子重耳
  • 民族华夏族
  • 出生地曲沃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公元前628年
楚庄王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芈姓,熊氏,名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23年,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庄,葬于纪山,春秋五霸之一。 楚国在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而晋国在中小国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们的能力。不久,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详细>

  • 中文名楚庄王
  • 别名熊吕、熊侣
  • 民族华夏族
  • 出生地郢都
  • 出生日期不详
  • 逝世日期前591年
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谥号穆,《史记索隐》等书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在位时期,开辟国土千余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对秦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详细>

  • 中文名秦穆公
  • 别名秦穆公、秦缪公
  • 民族华夏族
  • 出生地雍城(陕西凤翔)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前621年
齐桓公

齐桓公(?前643年9月12日),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上古五霸之一,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因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详细>

  • 中文名齐桓公
  • 别名齐桓公、公子小白、齐侯
  • 民族华夏族
  • 出生地临淄(又称营丘)
  • 出生日期不详
  • 逝世日期公元前643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