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罗斯·也先(?—1455年?),蒙古族,绰罗斯·脱欢之子。简称也先,清朝时期译作额森,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也是相当于明朝中叶时蒙古瓦剌部的领袖,向明朝朝贡被封为敬顺王,同时被脱脱不花封为太师,在他统治期间,瓦剌达到极盛。也先的父亲脱欢统一了蒙古东部地区,也先在明正统四年(1439年)继承成为瓦剌的首领,他向东发展,征服了女真,势力到达朝鲜北境,并以明朝拒绝贸易之名进攻明朝。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土木堡之战中,打败明军,俘虏了明英宗并包围北京,明朝形势危急,后围攻不成,退回蒙古,并释回明英宗。北京之详细>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皇帝(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朱祁镇早年被册立为皇太子,九岁继承皇位,改元正统。初由内阁文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政,祖母张太后在幕后施加影响力,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后去世后,朱祁镇所宠信的司礼太监王振弄权干政,开启明代宦官专权的先河。正统十四年(1449年),北方瓦剌首领也先犯明,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率军亲征,在北京西北之土木堡地方全军覆没,朱祁镇被瓦剌详细>
王振(?1449年),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明朝初年宦官。他善察人意,受明宣宗喜爱,被授为东宫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镇(明英宗)被称为王伴伴。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力劝英宗亲征。途中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也被杀死。英宗复辟后,下诏为王振正名,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在京师智化寺北院建旌忠祠,以祭祀亡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