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热读> 清朝 (1636年-1912年)

清朝 (1636年-1912年)

发布时间:2025-10-12 相关链接:清朝 关注度:

清朝历史简介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封建君主制王朝,清朝共传十二帝 ,享国祚268年。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投降清朝,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入关后20年时间里,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完成全国统一。

清朝在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土地增垦,物产盈丰,小农经济的社会生活繁荣稳定,综合国力强盛,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乾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

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后遭到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清朝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灭亡,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中国历史转入了民国时期。

清朝历史信息

中文名: 清朝

别名: 大清

时间范围: 1636年-1912年

首都: 北京(1644年以前在盛京)

货币: 银子、银元、铜板、铜钱

人口数量: 4.36 亿(1851年)

主要民族: 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

中枢机构: 军机处、内阁、六部

军事制度: 八旗制度、绿营、清末新军

监察机构: 都察院

开创者: 努尔哈赤

亡国君主: 溥仪

清朝皇帝列表


姓名别名年号在位时间主要成就
1努尔哈赤清太祖天命1616年-1626年统一女真诸部、度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
2皇太极清太宗天聪、崇德1626年-1643年两征朝鲜,灭察哈尔;建立清朝,促进满族封建化;取得松锦大捷
3福临清世祖顺治1643年-1661年清军入关的首位皇帝,迁都北京;整顿吏治,稳定秩序;统一全国
4玄烨清圣祖康熙1661年-1722年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三次亲征噶尔丹;驱逐沙俄;开创康熙盛世
5胤禛清世宗雍正1722年-1735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推行国计民生改革,设立军机处,设立会考府
6弘历清高宗乾隆1735年-1796年开创“十全武功”;康乾盛世达到全盛;编著《四库全书》;有很高的书法、诗文造诣
7颙琰清仁宗嘉庆1796年-1820年惩治和珅,整顿吏治,力主严禁鸦片,镇压白莲教起义
8旻宁清宣宗道光1820年-1850年清平张格尔叛乱,整顿吏治,改革盐法、漕运
9奕詝清文宗咸丰1850年-1861年任用肃顺改革吏治;镇压太平天国
10载淳清穆宗同治1861年-1875年统治期内太平天国、捻军、陕甘回民起义等被平定;兴办洋务运动,史称“同治中兴”。
11载湉清德宗光绪1875年-1908年对日本主战,主持戊戌变法
12溥仪宣统帝宣统、大同、康德1908年-1912年 1917年7月1日-12日清朝末代皇帝

清朝官职等级一览表


部门官职品阶职掌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正一品皇帝的辅佐官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六部尚书从一品吏部:掌官吏选授
户部:掌户钱粮田
礼部:掌礼乐祭祀朝会
兵部:掌郡邑邮驿屯牧
刑部:掌刑名法律
左右侍郎正二品工部:掌营造百工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从一品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副都御史正三品
通政使司通政使正三品掌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
副使正四品
詹事府詹事正三品负责辅助太子
少詹事正四品
五寺大理寺卿正三品掌审谳,平反刑狱
太常寺卿主管祭祀
光禄寺卿从三品主管宴享
太仆寺卿主管车马
鸿胪寺卿正四品管招待外宾
国子监祭酒从四品掌教育
太医院院使正五品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
左右院判正六品
御医正七品
翰林院掌院学士从二品掌制诰、史册、文翰、讲读经史、修撰国史等事
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从四品
侍读、侍讲从五品
内阁内阁学士从二品皇帝咨政机构
军机处散秩大臣从二品撰拟谕旨和处理奏折;议大政,谳大狱,对重要官员的任免和考核等
理藩院尚书从一品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
侍郎从二品
郎中从五品
钦天监监正正五品掌管观察天文,并推算历法

清朝经济

清朝前期“康乾盛世”的国力强盛,主要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均取得较大幅度发展,特别是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加和国库钱粮充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峰。

清朝采取开垦荒地、移民边区及推广新作物以提高生产量。由于国内与国外的贸易提升,经济农业也较发达。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

清朝手工业方面改工匠的徭役制为代税役制。产业以纺织和瓷器业为重,棉织业超越丝织业,瓷器以珐琅画在瓷胎上,江西景德镇为瓷器中心。

全国市场在清朝也已经形成。全国统一,社会基本安定,为全国市场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并为统一商业政策、统一税制、统一币制、统一度量衡制度的实行提供了可靠条件。全国市场已经形成,其标志还表现在清代某些产品不仅形成了中心产地,而且这些中心产地的产品其市场已遍及全国,或者说某些商品已经有了全国市场。

清朝货币

清朝货币大体上采银两与铜钱并用的银铜双本位制,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但银的地位更见重要。

清朝文化

清朝小说是中国古代创作和传播的高峰时代。清朝小说中塑造了一些典型人物形象,展示了社会生活的万千气象。

清诗是唐宋之后又一个重要时期,流派纷呈,诗学主张也多样,有其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清朝初期诗坛的主流是“遗民诗”,是富有反抗精神的。

清词号称“中兴”,仅顺康两朝,词人就达到2500多人、词作60000余首,远超前面任何一个朝代,尤其是相较于词学衰微的元、明两代。到了康熙时期,清词第一次展示了其骄人的创作成绩,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在唐五代、两宋词外别立一坛。

中国戏曲发展至清代乾隆年间,地方戏似雨后春笋,纷纷出现,蓬勃发展。

清朝的画坛由文人画占主导地位,山水画科和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更多画家追求笔墨情趣,在艺术形式上翻新出奇,并涌现出诸多不同风格的流派。

清朝服饰

清朝男装服饰主要是长袍和马褂,袖端呈马蹄形是历代不曾见过的。长袍造型简练,立领直身,偏大襟,前后衣身有接缝,下摆有两开衩(古时称“缺裤”),四开衩和无开衩几种类型。皇室贵族为便于骑射,着四面开衩长袍,即衣前后中缝和左右两侧均有开衩的式样,平民则着左右两侧开衩或称“一裹圆”的不开衩长袍。

清朝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

清朝旗人衣装或短装有琵琶襟、大襟和对襟等几种不同形式。与其相配的裙或裤,以满地印花、绣花和裥等工艺手段作装饰。襟边、领边和袖边均以镶、滚、绣等为饰。

清朝文字

清朝法定文字满文其实是满族使用过的一种拼音文字,采用的从左向右竖写的方式来抒写的。满文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让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参照蒙古文字母创造的一种文字,被大家称为无圈点满文,后来加以规范并改进,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字母体系,被大家称为有圈点满文。

清朝制度

清朝官制制度: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为清朝最高执行机关,全国最高监察机关名为都察院。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清朝刑律制度:《大清律》基本上承袭《明律》的内容。但清朝最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清廷对各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各种特订的法律,如蒙古族有“蒙古律例”,维吾尔族有“回律”,藏族有“番律”等等,以加强对各少数民族人民的统治。

清朝地图

极盛时清朝地图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