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历史热读

历史热读

冰心为何拒绝他?冰心与梁实秋的遗憾往事

著名作家冰心先生影响了数代中国人,可以说我们都是读着冰心的文章长大的,在大多人心中,她几乎是偶像般的存在。但是长期以来,一直很少有人提到她恋爱方面的问题,似乎这个问题对她来说是个庸俗的话题。然而,冰心不是仙子,她是有七情六欲,食人间烟火的。相对于民国时期其他著名才女,比如林徽因、萧红、张爱玲等,冰心在爱情上显得有点黯淡...[详细]

张学良杀杨宇霆是错是对

但就东北的实际局势而言,张学良杀杨宇霆和常荫槐,行为过于草率,事后张学良声称杨常二人野心太大,杨宇霆甚至涉嫌阴谋干掉张学良而代之,个人认为这种说法过于扯淡,杨宇霆也许对权力欲望过重,想进一步拿下更多的实权,但说到取而代之,杨宇霆并没有这个实力,也不具备这个能力和可操作性。因为奉系东北军是张作霖张氏家族的私有武装,由张作霖...[详细]

平型关伏击战真实伤亡

对于抗日战争,我一直希望国家和人民能够真正的重视起来。勿忘国耻并不只是一句口号。因为抗日战争真的是一场用无数先烈的鲜血和枯骨浇筑而成的战争。谨以此文献给先烈,献给在很多难言真相背后的辛酸。还有在此驳回一句,你可以嘲笑平型关大捷以多胜少或者日本损失不大。但是根本不会理解在那个时候,中国是多么需要一场胜利!1937年...[详细]

梁思成谈与林徽因的婚姻生活:“性格不合确实是爱情的毒药”

说起梁思成,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一生功成名就,其父梁启超更是威名赫赫。而说起林徽因,除了她的才华,让人能够更加印象深刻的是她的美貌,作为民国四大美女之首,林徽因的才学与境遇始终不亚于其他,女神般的存在,完美的女人。两位这么有才华的人走在了一起,必然羡煞旁人,但爱情的坎坷曲折,却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林徽因的旧照想...[详细]

情深缘浅——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多情往事

徐志摩1918年北大肄业以后去美国留学,后来因为他非常崇拜西方的哲学家罗素,便来到英国留学。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去中国讲学去了,这样他就在伦敦住下来,就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当年只有16岁,还是个中学生。这是1920年秋天的事,同年年底,徐志摩就把张幼仪接到英国了,在剑桥大学旁...[详细]

民国时电影明星胡蝶月薪2千元 是普通工人百倍

当下,电影演员是一个高收入职业,尤其是明星。民国时期,电影明星同样收入不低,但相比今时今日,一些演员的片酬动辄达到几十甚至数百万,还是有些差距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黄金时代,胡蝶则是当时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胡蝶出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更是令她红遍全国,被誉为民国电影皇后。那么,这位当时的...[详细]

张学良为什么杀杨宇霆

张学良处死杨宇霆主要在于杨恃才自傲毫无顾忌并低估了张学良的杀心。1928年“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张作霖被炸身亡,年仅二十七岁的张学良成为东北最高军政长官,但他面对的当年父亲手下不乏虎狼之臣。当时东北军系统号称有三大派别,即老派、士官派、学生派,杨宇霆则是留日士官派的头面人物。杨宇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生...[详细]

蒋介石对溥仪的三副面孔:两人20多年的恩怨纠葛

蒋介石与溥仪,这两位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虽然长期在政治舞台上“同台演出”,极尽呼风唤雨之能,现实中两人却是从未谋面、形同陌路,翻看各种史籍,即便是稗官野史,也从无半点两人直接交往的蛛丝马迹可寻。倒是美国的《时代周刊》别开生面,在1936年2月24日的刊物上,将蒋介石与溥仪两人的肖像并列于封面之上,再加上日本天皇和苏联的斯大...[详细]

少帅小张学成是谁演的 扮演者王乃训资料简介

张学成是张学良二伯父张作孚之子,是张学良的堂弟。张作孚任黑山县巡防队长时剿灭股匪阵亡,所以张学成在大帅府成长。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成就有亲日倒兄之意。此时,他将“东北自卫军总司令部”设于黑山县高山子附近,大肆收编胡匪,拼凑了十八个旅的番号,以壮声威。这支伪军虽然也是空架子,但张学成毕竟身份特殊,他和张学良...[详细]

民国四大才女是哪四位 民国四大才女的最终结局

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石评梅终年不满二十七岁,创作生涯仅仅六年,但诗歌、小说、剧本、评论等体裁,她都曾驾驭过;关于张爱玲,1961年哥伦比亚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夏志清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高度评价这位中国现代女作家,认为《金锁记》“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出色的中篇小说”。吕碧城吕碧城(1883年-1943年),安徽旌德人,生于1884年。吕...[详细]

戴笠死亡之谜:戴笠简介 胡蝶和戴笠结局如何?

戴笠1897年出生在浙江江山的一个普通家庭里,过着平凡老百姓的普通童年。一直到1913年,戴笠来到了上海,还与杜月笙拜了把子,竟然还与蒋介石认识了。而当戴笠南下广州,并且从军参加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军校的第六期学生,而此时黄埔军校的校长正式蒋介石,戴笠的命运也在这里开始发生了转折。此后戴笠一直跟随蒋介石,号称“蒋介石的佩剑...[详细]

辛亥元勋陈其美:迷信暗杀手段最终死于暗杀

蔡元培、宋教仁等人赴北京敦请袁世凯南下就职时,袁世凯嗾使部下兵变,并利用列强使团施压,给人一副非袁不能稳定北方的印象,这个时候,南京临时参议院又通过了一个新决议,即“袁大总统允其在北京就职”。……这就是民国“政党政治”的大的背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西方的“政党政治”到了现代中国,淮橘成枳,便可以理解了,而陈其美和孙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