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大美男子,张学良有着许多我们熟悉的头衔,但是抛开这些虚名,真实的少帅或许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张学良是一代风云人物,一生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毁大誉,近代史上堪为独一无二。他“年少万兜鍪”,年仅27岁便接过父亲张作霖“东北王”的权力棒,以当时早已消亡的世袭方式拥有了许多人奋斗一生也难以企...[详细]
清朝的雍正皇帝要求各级官员清正廉洁,却又反对个别人借清廉之名而沽名钓誉。雍正皇帝强调:“取所当取不伤乎廉,用所当用不涉乎滥。固不可竣削以困民,亦不必矫激以沽誉。”意思是,官员获取自己分内的钱财不能算作不廉,用自己分内的钱物不能算作滥用。因此,官员既不能剥削老百姓,也不能伪装清廉而沽名钓誉。当时,沽名钓誉的情况十分严重...[详细]
福康安受到乾隆重视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那么,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以《满清外史》为代表的野史传闻,还专门给出了3项证据,用以证明“福康安乃系乾隆帝私生子”的事实。但是,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福康安出生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距离孝贤纯皇后崩逝的乾隆十三年已经整整6年时间。...[详细]
不知大家是否看过雍正王朝,康熙在位的时候,发现四皇子胤禛一心为民,无夺位之心,这才把皇位传给胤禛。雍正继位以来,大力改革,在位十几年,国库上升了几倍。正因为雍正的努力,才出现后来康乾盛世的局面。其实康熙初期,雍正本无缘皇位,因为刚开始是有太子的,太子是啥,那可是皇位的继承人呢。可是太子在职期间很不安分,经常把皇帝的礼仪用在自...[详细]
再严密的监察制度,也有作用消涣的时候。譬如,清朝的监察制度是比较细密的,然而好多大案要案露出丑恶面目来,则与监督机构没有什么关系。最明显的是王亶望案。王亶望的案子引起乾隆的注意,并不是各路御史奏报、弹劾的结果,而是与阿桂、和珅在甘肃评定苏四十三作乱有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甘肃河州爆发了苏四十三领导的回民起义...[详细]
《那江烟花那江雨》是剧情新颖的清宫剧。很多观众都很好奇该剧讲述的是哪个皇帝的故事。虽然这部剧整个故事框架都是虚构的,根本算不上一部历史剧,但根据种种迹象分析,该剧中的皇帝应该是雍正。故事发生在雍正登基不久的那段时间。但是该剧中的皇帝和我们之前看过的《雍正王朝》、《延禧攻略》等剧中的皇帝不同,该剧中的皇上居然...[详细]
康熙一生所建的丰功伟绩,足可夸耀。纵观历史,身处天子之位,纵无功业,臣下争相献媚、歌功颂德者又岂在少数?然其始终能自省其身,讳言功德而察知不足,拒虚名而图实务,此等虚怀若谷,又岂为他人所可及?霸而不骄,非一般帝王所能比。三藩平定后,各方官兵从优议叙,加重奖励,而给最高统帅康熙帝上尊号之事,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康熙二十年(1682)十一月...[详细]
慈禧老佛爷是一位实际的统治者,在多半个世纪的统治里,在她最终走向坟墓的这个漫长过程中,不知有多少人成为了她权力的牺牲品。1908年10月22日,慈禧太后因病身亡,卒年74岁。1909年10月4日,葬入清东陵的普陀峪定东陵内。在她近半个世纪的专权中,有多少人成为她的殉葬品呢?首先要说的是东太后慈安,之所以要首先提出,是因为据猜测死在慈禧...[详细]
名人语录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是晚清时期一位集传统文化之大成者,又是洋务运动发起人之一。他的思想观点,对晚清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名人历史】曾国藩(公元1811年-公元1872年),字涤生,号伯涵,湖南湘乡人,晚清名臣,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详细]
康熙初次见到10岁的弘历时,便很喜欢他,并将他带到宫中亲自抚养。在后来,康熙还因弘历命“贵重”,所以才确立四子胤禛(雍正)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希望可以通过胤禛,而后将皇位传给弘历。这件事在《清史稿》中有记载,而且后来弘历当了皇帝以后,还多次提到这件事。那么,弘历那时候不过是个10岁的孩子,康熙为什么就一眼看中了他呢?康熙究竟看上了...[详细]
康熙帝继位后,虽然国内大局已定,仍面临数处困难,恢复和发展经济是稳定政治局面的重要环节,他在宫廷御柱上书写六个字:“三藩、河务、漕运。”三藩平定后,河务就提到日程。如果说土地是农耕民族繁衍的摇篮,那么水利就是农耕民族生息的源泉。治水修河,成了历代帝王的心患。康熙十六年康熙帝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靳辅是辽阳...[详细]
努尔哈赤的原配夫人,最后是什么结局?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受现代很多古装电视剧的影响,在很多人看来,古代后宫女子的生活,似乎都是以享福和斗争作为生活重心的。作为皇帝的女人,自然是吃穿不愁,不用像寻常女子那样,为了柴米油盐而操劳。与此同时,后宫的争宠战争,似乎也是永无休止的。的确,古代后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