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人物> 李宗闵

李宗闵唐朝宰相

李宗闵
李宗闵(约783~846年),字损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宰相,牛李党争的“牛党”领袖,宗室郑惠王李元懿后代。贞元二十一年(805年),进士及第,任华州参军事。元和二年,举贤良方正制科,集中条陈财政之弊,触怒宰相李吉甫。入为礼部员外郎,随同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唐穆宗即位,拜中书舍人、知贡举,选拔人才。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守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七年,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中书侍郎、参知政事,封襄武县开国侯。唐武宗即位,李德裕执政,认定李宗闵交通叛贼刘稹,流放封州。宣宗立,徙郴州司马卒。

与李宗闵相的关事件

李宗闵名片

  • 所属朝代唐朝
  • 出生地陇西成纪
  • 出生日期约783年
  • 逝世日期846年
  • 主要成就平定淮西之乱 选拔人才 牛李党争

李宗闵的介绍

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进士及第,任华州参军事。唐宪宗元和年间,举贤良方正制科,随同牛僧孺集中条陈财政之弊,指斥宰相李吉甫,严词直斥,名列上等,授洛阳尉。李吉甫死后,李宗闵进入朝廷,授监察御史,拜礼部员外郎。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兼任彰义军节度使,署为节度观察判官,随军讨伐淮西吴元济。淮西之乱平定后,迁驾部郎中、知制诰。唐穆宗即位,拜中书舍人。长庆元年(821年),身陷科场舞弊案,出贬剑州刺史。从此,李宗闵与李德裕之间的怨恨加深,各自援朋结党,相互倾轧,党争绵延四十年,史称“牛李党争”,对唐朝后期的政局危害很大。不久,征为中书舍人、检校礼部侍郎、知贡举,所录多为名士。唐敬宗宝历元年,正拜兵部侍郎。唐文宗大和二年,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守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七年,出为检校礼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尹、银青光禄大夫。八年李训和郑注把持朝政,推荐李宗闵成为宰相。九年六月,贬为明州刺史,再贬处州长史,三贬潮州司户参军。唐文宗开成元年,迁杭州司马;三年,杨嗣复辅政,欲再起用李宗闵,受到了宰臣陈夷行郑覃的坚决反对,以为杭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唐武宗会昌三年,为杭州刺史,四年,李德裕执政,进言李宗闵和刘从谏关系密切,调为湖州刺史。刘稹反叛失败后,出现了刘稹和李宗闵的来往书信,复贬漳州长史,长流封州。唐宣宗即位,迁郴州司马,未行而卒。

主要成就

李宗闵出身李唐宗室,一生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作为“牛李党争”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者,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个人作品

李宗闵工于诗文,长于碑铭。《全唐诗》卷473存其诗1首,《全唐文》卷714编其文为1卷。

人际关系

轶事典故

《幽闲鼓吹》记载:李德裕在扬州,李宗闵在湖州。李宗闵被朝廷任命为宾客,在洛阳任职。李德裕很害怕,派出专人,向李宗闵表示诚信友好。李宗闵不接受,取道江西而绕过扬州。不久,李德裕进京做了宰相,经过洛阳,李宗闵担心害怕,多方寻找与李德裕有交情的人捎信,请求见一面,想要以此排解纠纷。李德裕复信说:“怨恨倒没有什么怨恨,见面倒也没什么理由。”当初李德裕和李宗闵关系很好,在中央和地方扩张自己的势力,等地位高了,开始互相倾轧。等到李宗闵登上相位时,李德裕担任兵部尚书。李德裕自己选择了一条独特的路,看样子必然会受到重用,李宗闵千方百计地阻止他。等到邠公社悰入朝,他是李宗闵的同党,当时是京兆尹。一天,杜悰去拜访李宗闵,正赶上李宗闵在那里深思。杜悰说:“想什么想得这么专心?”李宗闵说:“你猜我在想什么?”杜悰说:“大概是李德裕吧?”李宗闵说:“对了。但是怎么挽救呢?”杜悰说:“我倒有个办法,但是你一定不能采用。”李宗闵说:“请说说看。”杜悰说:“李德裕有词章学问,却没有科考功名,如果从这方面给以知遇荐举,他就一定高兴。”李宗闵默不作声,老半天才说:“再想想别的办法。”杜悰说:“还有一个官职,也可消除他的怨恨。”李宗闵说:“什么官?”杜悰说:“御史大夫。”李宗闵说:“这就行啦!”杜悰与李宗闵再三商量约定之后,杜悰骑马到李德裕那里说:“刚才李宗闵宰相有个想法,派我来传达。”就说了要拜李德裕为亚相的事。李德裕又惊又喜,泪水很快就落下来,说:“这是大官,怎能担当得起推荐和提拔呢?”反复致谢。杜悰回去作了汇报。李宗闵与杨虞卿商议这件事,竟被他否定了,终于导致了后来的祸患。

人物争议

关于李宗闵的世系源流,《旧唐书》、《新唐书》都有记载,两者世系记载不一致。《旧唐书》记载为“李元懿—?—李自仙—李䎖—李宗闵”;《新唐书》记载为“李元懿—李璥—李察言—李䎖—李宗闵”。根据白居易的《李䎖虞部郎中制》及其他史料佐证得知李宗闵世系为“李元懿—李璥—李察言—李自仙—李䎖—李宗闵”,更正《新唐书》的谬误。

史料索引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