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世子
孝静帝元善见,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的世子,他的母亲是清河王妃胡氏。永熙三年(534年)六月,孝武帝元修与权臣高欢决裂。同年七月,高欢与元修在河桥交战,元修被高欢击败后,遂弃国出逃,前往关中地区投靠军阀宇文泰。元修逃跑之后,高欢打算册封元善见的父亲元亶为新皇帝。高欢先册封元亶为大司马,又册封元善见为通直散骑侍郎、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结果,元亶还未正式登基,他就迫不及待地摆起了皇帝架子:元亶每次出门的时候,都会让人提前在大街上给自己清场开道。而且,元亶为人刚愎自用,惟我独尊。高欢非常嫌弃元亶这副轻狂无知的作派,讥讽道:“立你当皇帝?我看还不如立你儿子当皇帝!”随后,高欢把元亶赶下台,改立元善见为帝。元亶顿时被吓破了胆,惊恐地说:“如果高欢立了我儿子当皇帝,恐怕我就活不成了!”元亶立刻朝着南梁的方向逃跑,想要寻求南梁的庇护,结果,他还没逃出边境,就被高欢的手下生擒活捉,押了回去。同年十月十七日(534年11月8日),元善见在洛阳城东北举行登基仪式,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平”。傀儡皇帝
由于高欢之前未能和元修搞好关系,所以高欢为了自身名声考虑,对待新任皇帝元善见一直非常地恭敬,让元善见享受了十几年风平浪静,荣华富贵的皇帝生涯。高欢每次陪侍宫廷宴会时,经常跪在地上给元善见祝寿;元善见坐在步辇上时,高欢就会小心翼翼地手捧香炉,步行跟在他的身后。高欢的臣子们见状,也学着高欢客气地对待元善见。天平四年(538年),元善见看上了高欢的二女儿,想要立她为皇后。起初,高欢并不同意,拒绝了好几次,但元善见坚持己见。一直到了兴和元年(539年)五月,元善见才如愿以偿地娶到了高欢的女儿。武定五年(547年),高欢去世,其长子高澄承袭父职,继续把持东魏朝政。起初,高澄和元善见的关系还算友好,高澄为世子时,迎娶了元善见之妹元仲华为妻,元仲华生下高澄的儿子高孝琬后,元善见亲自到高澄的府邸为他恭贺,并大手一挥拿出上万匹锦缎的重礼赏赐给高澄夫妇,再加上权贵大臣们的一些赠送,这些礼物竟然多到堆满了十间屋子。等到高澄接替高欢的位置后,却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和元善见的关系日益恶化。高澄后来逐渐觉得,东魏是高家打下来的,皇帝也应该姓高。高澄的目的,是要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帝。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趁“侯景之乱”,攻陷了萧梁不少城池,元善见封高澄为相国、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元善见曾经在邺城东郊狩猎,乘着快马追赶猎物,监卫都督从后面大喊:“皇上千万不要骑太快,大将军在看着呢!”为了改变这个不利的局面,元善见决定去巴结高澄的心腹崔季舒。元善见经常很直白地对崔季舒说:“你就是我的奶妈。”然而,这样谄媚又露骨的低级拉拢,在崔季舒眼中只不过是徒增笑料罢了。高澄曾写信向崔季舒询问元善见的近况,口气里满是不屑和鄙夷:“那个傻子现在怎么样了?他痴傻的症状好点了吗?”某天,高澄在元善见身边陪侍,举起酒杯对他说:“臣高澄,劝陛下饮酒。”元善见突然大发脾气,对高澄喝斥道:“自古以来没有不亡国的,所以朕也没有什么办法!”见到元善见毫无征兆地给自己脸色看,原本就有些暴躁的高澄当即决定要给他点教训,生气地说道:“朕,朕,狗脚朕!”随后,高澄让崔季舒打了元善见三拳。被连续打了三拳的元善见当场呆住,一动不动也不敢还手。看到元善见这副模样,高澄转身拂袖而去。后来,元善见背起了谢灵运的诗:“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大臣荀济听出了他的“暗示”,于是找上了华山王元大器,元瑾密谋,准备一起帮元善见对付高澄。然而,元善见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做事风格证明了他并不是个做皇帝的料:经过一番苦苦思索,最终元善见竟想出了挖地道锄奸的“妙计”,并打算一鼓作气把地道挖至好几十里之外,位于邺城北部的高澄住所。如此之远的距离,结果自然是不出意外:地道刚挖到千秋门附近,守门的士兵就清晰地听到来自地下的声响,于是扭头上报给了高澄。高澄得知消息后,闯入皇宫,愤怒地质问道:“我们父子两代忠心耿耿,立功无数,有什么地方对不起陛下呢?这件事一定是你身边的侍卫和嫔妃怂恿你这么干的!”高澄说罢,便示意左右捕杀胡夫人和李嫔。元善见说:“是你要谋反,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又怎么会在乎几个女人的性命!”听到这里,高澄对着元善见磕了几个头,大哭着向他谢罪。随后,两人在一起痛快地喝酒,高澄一直和他在宫中饮酒到深夜,方才离开。直到三天后,高澄决定把元善见幽禁在含章堂,并将帮助元善见“行刺”的荀济、元瑾、元大器全部丢进大铁锅里烹杀。武定七年(549年)九月,高澄在东柏堂意外遇刺身亡。得知高澄被杀的消息,元善见欣喜若狂,然后开始兴奋起来:“高澄之死真是天意啊!现在是朕该掌权的时候了。”然而,还未等他畅想完毕,高澄之弟高洋带领二百名士兵入昭阳殿拜见元善见,对他说道:“臣高洋,家中出事,需要去晋阳一趟。”说罢,高洋对着元善见行了个大礼,转身离开。元善见当场被吓得目瞪口呆,看着高洋远去的背影,说:“此人看起来似乎不好对付,我不知哪天就会被他所害!”禅位高洋
武定八年(550年)五月,元善见禅位于高洋,高洋对他还算优待,封他为中山王,食邑一万户。在封地,元善见可以悬挂天子旌旗,用天子年号,文书可以不称臣,三个儿子也都封为县公,各自食邑一千户,并在中山设立了魏室宗庙。元善见的高皇后也被高洋封为太原长公主。禅位之后的元善见没事情可干,整日和妻子饮酒、赋诗,聊以解愁,日子倒也安定。高洋即位后,外出巡幸时,经常带上元善见,让他跟随在自己身后。就这样过了一年多,北齐政权的根基已经相当牢固。天保二年十二月初十日(552年1月21日),高洋设宴款待元善见时,偷偷下了毒,元善见没有防备,结果中毒而死。随后,高洋下令把元善见的三个儿子全部处死。没过多久,高洋又下令挖开元善见的坟,把元善见的棺材扔进了漳河里。历史评价
李延寿《北史》:①“帝好文,美容仪。力能挟石狮子以逾墙,射无不中。嘉辰宴会,多命群臣赋诗。从容沉雅,有孝文风。”
②“静、恭运终天禄,高蹈唐、虞,各得其时也。”
人际关系
史料索引
魏收《魏书·卷十二·帝纪第十二》李延寿《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后世纪念
元善见陵墓位于河北省磁县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朝墓群中,当地俗称“天子冢”,人沿北坡台阶上下可听到清脆悦耳的“丁冬”水滴声,如在台阶上燃放鞭炮,水声更响。但谜底至今尚未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