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历史热读
  • 搜索字典
  • 搜索词典
  • 搜索成语
  • 搜索单词
  • 搜索古诗
  • 搜索古籍
  • 搜索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朱由校

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

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20年—1627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生母选侍王氏(孝和皇后)。年号“天启”。朱由校在位初年,重用东林党人,一度出现“东林势盛,众正盈朝”的局面。后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东林党人。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山东郓城一带爆发了徐鸿儒起义,各地的兵变也不断发生,佃农抗租的斗争在天启以后更加激烈,成为明末农民起义的前奏。外患则是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

与朱由校相的关事件

朱由校名片

  • 所属朝代明朝
  • 别名朱由校
  • 在位时间1620年 至 1627年
  • 民族部落汉族
  • 出生地慈庆宫(位于今北京市)
  • 出生日期1605年12月23日(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
  • 逝世日期1627年9月30日(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

朱由校的介绍

移宫即位

朱由校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在万历朝是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进为才人。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1605年12月23日),朱由校出生。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二月二十一日,阁臣沈一贯、沈鲤、朱赓奉明神宗朱翊钧圣旨,为皇孙拟了由本、由校(jiào)、由果、由格四个名字。二十五日,明神宗在向自己的祖父明世宗、父亲明穆宗的牌位请命后,选择了“由校”。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其母王氏逝世。念及皇孙朱由校年少,万历帝让皇太子朱常洛的李选侍抚育朱由校。当时有两位姓李的选侍,为了区分,时称东李、西李。照顾朱由校的就是西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神宗驾崩。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位,便是明光宗。当时西李得宠,光宗朱常洛想要封她为皇贵妃。西李不满足,唆使光宗立自己为皇后。礼部侍郎孙如游说两宫太后以及众位妃嫔的谥号都没议定,且待大行皇帝的葬礼都举办完毕之后,再行立后不迟。朱常洛患病后,郑贵妃指使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通利药”,即大黄。大黄相当于泻药,所以,接下来的一昼夜,朱常洛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八月二十八日,光宗朱常洛召英国公张维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皇长子朱由校出来见他们,颇有托孤之意,并下令将司礼监秉笔太监崔文升逐出皇宫。八月二十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要呈献给朱常洛,结果九月初一日五更,光宗朱常洛驾崩,享年三十九岁。光宗死后,李选侍与由校居乾清宫。刘一燝与内监王安骗过李选侍,扶朱由校出宫,至文华殿,与张惟贤等叩头呼万岁,拥朱由校居慈庆宫(太子寝宫)。尚书周嘉谟等官疏请李选侍迁出乾清宫,移居哕鸾宫(宫妃养老之宫),以防止选侍干政。首辅方从哲犹豫徘徊,御史左光斗上疏直斥李选侍,并说“武后之祸将见于今”。李选侍大怒,宣召左光斗,左光斗拒不赴召。给事中杨涟力促方从哲定议移宫,并严词抗疏说:“选侍阳托保护之名,阴图专擅之实,宫必不可不移。”刘一燝、周嘉谟等共助其事,李选侍被迫移宫。九月六日,皇子由校还居乾清宫,登上了皇位,改当年八月之后的年号为泰昌,次年为天启。朱由校即位后,逮捕了辽东总兵官李如柏。十月,葬明神宗万历皇帝、孝端显皇后于定陵。命辽东巡抚兵部侍郎袁应泰代替熊廷弼经略辽东。

从政之初

乾清宫李选侍移宫后,年少的熹宗在内廷无所依恃,封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幼时侍奉他的太监魏进忠,进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客魏相结,内廷与朝官的斗争仍在继续。东林党人担心客氏干政,建议按例赶客氏出宫。客氏与魏忠贤狼狈为奸,反击东林党人,一时之间,擅权弄政,厂卫横行。同时,朱由校即位后,令东林党人主掌内阁、都察院及六部,东林党势力较大,众正盈朝。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孙承宗、袁可立等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方从哲等已逐渐被排挤出去,吏治稍显清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率军攻陷了沈阳,明总兵尤世功、贺世贤都战死。总兵官陈策、童仲揆、戚金、张名世前去援助辽东战事,和后金军在浑河大战,但全军覆没。之后,努尔哈赤攻取了明朝辽东重镇辽阳,经略袁应泰自杀。努尔哈赤攻取辽阳之后,明熹宗再次启用熊廷弼,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八月,升任参将毛文龙为副总兵,命他排派兵守镇江。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后金军攻取西平堡,明副将罗一贵战死。镇武营总兵官刘渠、祁秉忠在平阳桥与后金军大战但是最后战死。王化贞与熊廷弼撤入关内。四月,“上谓弹压登莱非公不可”以袁可立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赞理军务,节制两镇兵马。八月,熹宗封皇五弟朱由检为信王。同时朱由校还下诏为张居正平反,录方孝孺遗嗣,优恤元勋,给予祭葬及谥号。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执掌东厂,用阉党的势力制衡风头正盛的东林党。朱由校还喜欢自己动手做些木工,终年不倦。然而,每每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魏忠贤就奏事。天启帝厌烦,不肯听下去,推说自己已经都清楚了,你们看着办就行。于是魏忠贤借机多次矫诏擅权,排挤东林党人,东厂番子横行不法,奸佞当道。国内爆发徐鸿儒起义和奢安之乱,外部受到后金威胁。

党争祸国

东林党争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各大臣也有跟多议论魏忠贤罪行的,朱由校都不听从。十月,朝廷削去吏部侍郎陈于廷、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的官职。魏忠贤作威作福,外廷成了他的一言堂,个个叫他“九千岁”,各地为他立生祠。客氏则在后宫作难,养了好些个颇有姿色的宫女,进献给皇帝,反而是有了身孕的妃子,都被她设计谋害,甚至连皇后都被她堕胎。史书说她要效法吕不韦,做那个奇货可居的夺权之事。在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时期,他们不仅残酷地排除异己,还加深了对地主阶级的盘剥,使得民不聊生,政治极度黑暗。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东林六君子先后枉死。天启五年(1625年)三月,汪文言被审判定罪之后入狱,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大臣被捕入狱,尚书赵南星等被夺官罢职。不久,杨涟等人相继死于狱中。五月,给事中杨所修上书请求将“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案编修成书,朱由校同意此事。不久,阉党追论万历时期辛亥年、丁巳年、癸亥年的三次京察,导致尚书李三才、顾宪成等被罢官。八月,朝廷下令捣毁各地的东林党讲学书院。兵败辽东的熊廷弼与东林六君子私交不错,这就导致了魏忠贤要对付他。最终,熊廷弼与王化贞同一命运,都被处死,传首九边。十月,兵部尚书高第担任蓟辽总督,孙承宗不久告老还乡。之后高第怯战,命关外各城守军拆除防御设施,撤入关内。于是,锦州、右屯和大、小凌河等地城堡均被放弃。唯袁崇焕申明利害,誓守宁远。

险象环生

宁远之战、天启大爆炸天启帝朱由校(2张)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进攻宁远,明朝总兵官满桂、宁前道参政袁崇焕固守宁远。袁崇焕临危不惧,召集诸将议战守,决定采取坚壁清野之策,组织全城军民共同守城。不久用红衣大炮击败了努尔哈赤,史称“宁远大捷”。二月,袁崇焕被任为佥都御史,专理辽东军务,镇守宁远。三月晋升他为辽东巡抚。五月,在北京王恭厂一带发生了一次奇怪的巨大灾变,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一声巨响,狂风骤起,天昏地暗,人畜,树木,砖石等被卷入空中,又随风落下,数万房屋尽为齑粉,死伤两万余人,让人心惊胆颤,触目惊心。灾后,男女尽皆裸体,衣物首饰器皿全都飘到西山上去了。紫禁城外正在修缮围墙的三千工匠尽皆跌下脚手架,摔成肉袋,正在用早膳的天启皇帝躲在龙书案下才幸免于难。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却"不焚寸木,无焚烧之迹",用火药库爆炸或地震引起灾变,都难以解答。一时间,众说纷纭,天怒人怨,朱由校不得不下罪己诏,大赦天下。天启六年(1626年)夏天,京师爆发大水,江北、山东出现了旱灾和蝗灾。当年秋天,江北又发大水,河南出现蝗灾。大江南北,民不聊生;朝廷内外,危机四伏。

兄终弟及

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十八日,朱由校祭祀方泽坛完毕后,在客氏、魏忠贤等人的陪同下,到西苑游船戏耍。申时,在桥北浅水处大船上饮酒。又与王体乾、魏忠贤及两名亲信小太监去深水处泛小舟荡漾,却被一阵狂风刮翻了小船,不小心跌入水中,差点被淹死。虽被人救起,经过这次惊吓,却落下了病根,多方医治无效,身体每况愈下。后来尚书霍维华就进献了一种名为“灵露饮”的“仙药”,因其味道清甜可口,朱由校便天天饮用,以致得了肿胀病,逐渐浑身水肿,最终卧床不起。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乙巳(十二日),朱由校在乾清宫召见内阁大臣、科道诸臣,下诏说魏忠贤、王体乾对皇帝忠心耿耿可以用来商议国家大事。并且封魏忠贤的侄子魏良栋为东安侯。朱由校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便召五弟信王朱由检入卧室,说:“来,吾弟当为尧舜。”命他继位。并将张皇后托付于朱由检,让他善待中宫。次日,召见内阁大臣黄立极,说:“昨天召见了信王,朕心甚悦,身体觉得稍微好些了。”八月乙卯(二十二日),朱由校驾崩于乾清宫。信王朱由检随即于八月丁巳(二十四日)登基,年号崇祯。同年十月,上尊谥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十三陵之德陵。

为政举措

政治

重用东林党

天启通宝朱由校即位之初,东林党势力较大,众正盈朝。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袁可立许多正直之士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方从哲等奸臣已逐渐被排挤出去,吏制稍显清明。由于杨涟等人在帮助朱由校即位时出了很大的力气,因此,朱由校对这些东林党人也是非常信任,言听计从。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朱由校在位初期他迅速提拔孙承宗、袁可立、袁崇焕等人防边。

宠信客、魏

熹宗即位后,高攀龙、邹元标等追论崔文升进泄药、李可灼进红丸事。焦源溥疏追论梃击、红丸、移宫三案,显然旨在打击内廷。此后,东林官员相继上疏追论三案,实际也是企图削弱客、魏,争取熹宗,政治目的是明显的。深居宫中的熹宗如果失去内廷的依恃,势将成为孤立无与的虚位,政权将全归朝臣。这当然是熹宗和明皇室所不能容忍的。天启元年(1621年)正月,熹宗下诏嘉奖魏忠贤“侍卫有功”,又赐客氏田二十顷。御史王心一抗疏,说“梓宫(光宗灵柩)未殡,先念保母之香火;陵工未成,强入奄寺之勤劳,于理为不顺,于情为失宜”。熹宗不听。四月,熹宗立皇后张氏,礼成,赐魏进忠名忠贤,荫侄二人。给事中程沅奏称“祖制非军功不袭,国典不宜滥与”,熹宗又不听。大学士刘一燝奏请遣客氏出宫,熹宗以护佑皇后为名,说等待皇考(光宗)大葬后再议。五月,客氏与魏忠贤指使给事中霍维华劾奏内监王安出宫,又命参与盗宝被赦出狱的内监刘朝杀王安,奏称自杀。王安被杀,斩断东林朝官与内廷的联系,客、魏更加擅权。九月,光宗葬礼完毕。刘一燝再请依前旨,遣客氏出宫。熹宗被迫遣出客氏,不久又召客氏入宫。吏科给事中侯震旸上疏再谏,直指“宫闱禁地,奸珰群小睥睨其侧。”熹宗怒,贬侯震旸。廷臣连续上疏请逐客氏,都遭贬谪。十月,东林要员叶向高进为首辅,请停“中旨”,凡事均由阁臣议拟。熹宗不予采纳。客、魏得熹宗支持,权势日盛。

人事安排

宰辅史继偕叶向高韩爌刘一燝沈纮何宗彦朱国祚孙如游孙承宗顾秉谦朱国祯朱延禧魏广微周如磐黄立极丁绍轼冯铨施凤来张瑞图李国㚴将领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袁可立毛文龙满桂赵率教宦官王安魏忠贤王体乾李朝钦崔文升李永贞涂文辅刘若愚

军事

防御后金

天启年间,明熹宗不但面临内忧,还有外患。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十三日,沈阳失陷,十九日报至京师,刚继位3个月的明熹宗朱由校在一片惊惶中集文武官廷议之时,廷臣在讨论中想起了回籍听勘的原辽东经略熊廷弼。大学士刘一燝言:“熊廷弼守辽一年,奴酋未得大志,不知何故,首倡驱除,及下九卿科道会议,又皆畏避,不敢异同,而廷弼竟丢,今遂有沈阳之事。”御史江秉谦也说熊廷弼“其才识胆略有大过人者,使得安其位,而展其雄抱,当不致败坏若此”。明熹宗只好重新起用熊廷弼。三月二十九日,特派专使捧敕赴江夏,往谕熊廷弼来京任职。明熹宗在敕谕中充分肯定熊廷弼在辽任职时保全危辽的功绩,谴责部科道言官排挤他的过失,并自责罪己偏听闲言,恳请他出山,为自己分忧。四月初二日,又谕:“熊廷弼守辽一载,未有大失,换过袁应泰,一败涂地,当时倡议何人,扶同何官,将祖宗百战封疆,袖手送贼,若不严核痛稽,何以惩前警后!”于是明廷惩治前劾熊廷弼的御史冯三元、张修德和给事中魏应嘉,各降三级,并除姚宗文名。守卫辽东的熊廷弼熊廷弼于五月十八日到京陛见。六月一日,他胸有成算,上抗金保辽的“三方布置策”。熹宗遂命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驻山海关,经略辽东军务。七月初三日,熊廷弼离京赴任,熹宗从阁臣之请,熊廷弼以经略尚书奉命出征,除专敕外,加赐敕书一道、尚方剑一把,将士不听命者,副总兵以下,可先斩后奏。熹宗特“赐大红麒麟服一、彩币四,宴之郊外”,命文武大臣陪饯,又以京营5000人护行。其礼仪之隆重,实前所罕见,亦见熹宗及廷臣对熊廷弼的期待之重。可是,在熊廷弼来京师以前,四月初六日,明廷已起用右参议王化贞为广宁巡抚。王化贞不顾当时敌强我弱、容易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朱由校优柔寡断,没有主见,不对经、抚之争作出合理决断,以致后金军各个击破,攻陷广宁及其周围40余城。在阉党策划下,明廷杀了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巡抚王化贞亦被逮捕论死。天启二年(1622年)八月,明廷派孙承宗以辅臣身份督山海关及蓟辽天津谷莱诸处军务,经略辽东。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宁远城防工事竣工,关外防御体系完成,孙承宗图谋规制辽东,请饷二十四万两白银,并且得到明熹宗的批准。可是,素与孙承宗不和的兵、工两部尚书从中作梗,采取拖延战术。阉党魏忠贤极力拉拢孙承宗,但孙承宗因其为权奸,“不与交一言,忠贤由是大憾”,必欲置承宗死地而后快。天启五年(1625年)下半年,孙承宗请西巡蓟辽,路过京师,贺万寿节,面见明熹宗陈述边情。魏忠贤诬陷孙承宗“左袒东林”,“拥兵数万将清君侧”。又跑到明熹宗那里,绕着床告哭状。明熹宗不辨真伪,听信谗言,下旨给孙承宗:“无旨离汛地,非祖宗法,违者不宥。”并且命令兵部发飞骑三次,阻止他入京。这时,孙承宗已到通州,只好掉转马头回山海关。

引进红夷大炮

朱由校即位之际,由徐光启等人派遣的张焘、孙学诗在澳门购买了四门红夷大炮输入北京。接着,朱由校又派张、孙二人到澳门聘请葡萄牙铳师。当时朝中反对引进洋人的意见高涨,但朱由校排除这些意见,继续引进二十六门红夷大炮。在此期间,葡萄牙铳师之一的若翰哥里亚试炮失事,被炸身亡,葬于北京西便门青龙桥。其中十二门红夷大炮被运到关外宁远,天启六年的(1626年)的“宁远大捷”就仰赖这些红夷大炮的威力。因此,朱由校在宁远大捷消息传来后的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册封红夷大炮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并遣官祭炮。

积极助饷

天启皇帝即位,继续奉行泰昌皇帝政策,支帑助饷。据学者推测,天启年间内帮助饷银额应不低于12.925.000两。

外交

对朝鲜

天启三年(1623年),朝鲜发生了绫阳君李倧废国王李珲的事件(仁祖反正),朝鲜通过议政府左议政朴弘耈等上奏明政府“珲失道悖德”,请立李倧。针对此事,明政府内部对于李倧是否为篡位、是否应该对其讨逆、是否应该封李倧为朝鲜国王展开了一场讨论,最终鉴于此时明朝在后金的威胁下需要朝鲜的协助、不能把朝鲜推向后金等方面考虑,朱由校于天启五年(1625年)二月遣使册封李倧为朝鲜国王。

对荷兰

天启二年(1622年),荷兰人攻袭澳门,被当地葡萄牙人击退,转而占领澎湖,并要求与中国通商,明朝要求他们先撤离澎湖。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指挥官莱尔森见通商无望,遂决定采取武力强迫中国就范。10月18日,莱尔森派范·莱恩罗德率8艘舰船前往福建漳州。进入海澄南面的虎头山附近后,向中国人开战,摧毁中国帆船80艘,俘获中国人80名,缴获炮60门。11月26日,荷兰船队进攻厦门港的鼓浪屿,并在鼓浪屿烧杀抢劫。天启三年(1623年)上任的福建巡抚南居益主张对荷兰采取强硬方针,福建总兵谢隆仪于同年10月在厦门击破来骚扰的荷兰人。朱由校得报后,也下令用武力驱逐荷兰人。荷兰人在明朝的压力下,被迫撤离澎湖,但转而霸占了宝岛台湾。

历史评价

史书评价

《明实录》:上念光皇大业未究,雅志继述。践祚之初,委任老成,搜罗遗逸,振鹭充庭,称盛理焉。时四方多故,上宵旴靡遑,辽左及滇黔相继请帑,无不立应,大臣行边,恩礼优渥,将士陷阵,恤典立颁,又虑加派苦累,每有诏谕,谆谆戒守令加意抚字,毋重困吾民,其轸念民碞轸念民碞如此,故能收拾人心,挽回天步,虽有炀灶假丛之奸,而得人付托,社稷永固于苞桑。庙号曰熹,盖称有功安人云。

《明史》: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名人评价

谈迁:阉尹之祸,剧于熹庙,并边徼而二之,岌岌嶭嶭,国事大坏,弊极难持,自武宗而后所再见也。其好猎乐内、嫉谏悦佞,无一不同,第八骏未驰,尚无烦祈招之咏,湛溺昏酣,皇嗣并索。然武宗权或自出,刘瑾前磔,钱宁后囚,凡百诛赏,不尽指授。今熹庙终始于魏氏,五期之间,大肆威命。《左传》有云:‘政繇宁氏,祭则寡人。’追诵此语,殆为寒栗。在廷诸臣,非无忠谠,好迹喧竞,杨、左放逐之后,摇手侧足,举朝望尘之不暇,庸问天理民彝之事哉?二三相国,方氏(方从哲)则庸,叶氏(叶向高)则猾,顾氏(顾秉谦)则谄,格心砥柱,各非其任。欲如商文毅(商辂)之罢东厂、李文正(李东阳)之规逆瑾,必不得之数也。虽然疵德多矣,朝署若弈,功令若燔,财用若泥沙,原其所自,不尽帝之失也。成祖立皇太孙,身谕教之,朝夕上侧,遇兵言兵,遇农言农,遇象纬、文艺言象纬、文艺,故宣宗敏决如流,卓称令主。神祖则大异矣。身绝朝讲之席,帝生长慈宁宫,不闻外事,启沃辍响,日阉寺宫婢之与俱,安往而不慆淫也?独陈有继请开矿,拒之,似于神祖为得。且谆谆然于传位之际,成王之凭玉几,何以加焉!

钱谦益:熹庙之诏,亦有三善焉:旌不逾时也,功不滥叙也,恤不下遗也。终天启之世,莲妖灭,蜀寇平,而奴孽不内躏者,复滕之赏足以劝也。

傅维鳞:昔闻帝具智慧,运巧思,性好木工,自操斧凿运之成风,即饮膳可忘,寒暑罔觉。嗣好漆工,制器美绝,能驰马试剑,每手格獐、狼、狐、兔以为乐,委太阿于逆阉,受炀灶于淫姆,天下至崩坏而不可收拾,使怀宗承之。怀宗之不幸,适逢其会矣。悲夫!

赵吉士: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斫,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

孟森:熹宗,亡国之君也,而不遽亡,祖泽犹未尽也;思宗,自以为非亡国之君也,及其将亡,乃曰有君无臣。

蔡东藩:

①熹宗违众庇私,甘为盅惑而不悟,是诚何心?窃不禁为之恨恨矣!

②独怪熹宗之失,不过嬉戏,而贻祸至于如此,鲁昭公犹有童心,君子知其不终,观熹宗而益信矣。

吴晗:诸帝中最昏庸无识者莫如熹宗,顾熹宗实一无才之工程师,使其不为帝王,当为不世出之大匠。

张鸣: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也就是心思没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论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

林洛:熹宗最大的特长就是做木匠活,并且真是一手好手艺。到了醉心于木匠活的地步。如果他是个木匠,倒也还称职,可是他偏偏是皇帝。熹宗又是另外一个匪夷所思的皇帝。他对明朝最大的“贡献”就是重用了魏忠贤来治理国家。

国外评价

威廉·阿特韦尔《剑桥中国明代史》:天启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灾难时期,在明朝没出息的统治者中,天启皇帝的名声最坏。

轶事典故

木匠皇帝

明熹宗手工制物明熹宗最大的爱好就是做木匠,而且手艺颇精。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当时人这样描绘:“上性好走马,又好小戏,好盖房屋,自操斧锯凿削,巧匠不能及”。“又好油漆,凡手用器具,皆自为之。性又急躁,有所为,朝起夕即期成”。万历、天启间在宫中当太监的刘若愚对此有更详细的描述:“先帝(指熹宗)好驰马,好看武戏,又极好作水戏。用大木桶大铜缸之类,凿孔创机,启闭灌输,或涌泻如喷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机于下,借水力冲拥圆木球如核桃大者,于水涌之,大小盘旋宛转,随高随下,久而不随,视为戏笑,皆出人意表。逆贤(魏忠贤)客氏(熹宗乳母)喝采赞美之:天纵聪明,非人力也。圣性又好盖房,凡自操斧锯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又好油漆匠,凡手使器具皆御用监内官监办用。先帝与亲暱近臣,如涂文辅、葛九思……朝夕营造而喜。喜不久而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且不爱成器,不惜天物,任暴殄改毁,惟快圣意片时之适。”

酷爱建筑

天启帝朱由校喜欢建造房屋,喜弄机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造新样制作,从不感到厌倦。吴宝崖在《旷园杂志》中写到朱由校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小巧玲珑,巧夺天工。他还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馆,雕琢细致,堪称当时一绝。朱由校喜欢蹋球,常与太监在长乐宫打球,朱由校觉着玩起来不过瘾,就亲手设计,建造了五所蹴园堂。朱由校酷爱建筑,还表现在对朝廷建筑工程的关心上,天启五年(1625年)到天启七年(1627年)间,明朝对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造工程,从起柱、上梁到插剑悬牌,整个工程中朱由校都亲临现场。

喜傀儡戏

朱由校喜欢看傀儡戏,当时的梨园弟子用轻木雕镂成海外四夷、蛮山仙圣及将军士卒等形象。朱由校情绪高时,也施展自己的手艺,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另外还有一个用大木头凿钉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里面添水七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之类的海货,使之浮于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用纱围成屏幕,竹板在围屏下,游移转动,这样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戏台。在屏幕的后面,有一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声喧天。当时宫中常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均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

不好女色

晚明是个纵欲的时代,人们对欲望的体验从未如此狂热过,许多文人迷失于欲海不能自拔。但作为皇帝,熹宗却并不像他的父亲和祖父那样,放纵情欲沉迷女色,而是把大量精力和时间花在了建筑营造、骑马游猎、唱戏听戏等游戏玩乐上。需要指出的是熹宗虽然不好女色,但并非不近女色,熹宗对男女情欲有着正常的需求,据《酌中志》的记载,天启年间,熹宗的后妃有常规的侍寝活动,李成妃为其他妃子求情之事,就发生在李成妃为熹宗侍寝之时。

夫妻情深

明熹宗朱由校凡事愦愦,但独与妻子懿安皇后之间不同。他对于张皇后,始终爱惜。《明史》记载明熹宗对张皇后伉俪情笃,在魏忠贤等阉党的迫害下主动出手保护了懿安皇后的父亲。之后魏忠贤想污蔑崇祯和张后谋反,借机把张皇后废黜立自己的侄孙女为皇后,被当时的司礼监掌印王体乾劝阻。王体乾认为主上凡事愦愦,独于夫妇,兄弟间不薄。最终魏忠贤放弃了污蔑张皇后谋反的想法。客氏与魏忠贤二人终天启一朝,并末能够动摇中宫之位,此与天启对张皇后的深厚情意有直接联系。

帝后互动

徒步坤宁宫

在某年的月夜时分,熹宗曾独自步行去坤宁宫找张皇后。张皇后乘机劝谏明熹宗要关心朝政。之后熹宗喝了些酒后,在假寐中听到了宫人笑声,熹宗怀疑是张皇后在笑话他,生气之下,于是好几个月没有来坤宁宫。

排练内操

熹宗曾邀请张皇后一起进行操演。朱由校率领三百个内官排在左边,张皇后率领三百个宫女排在右边。但操演刚进行不久,张皇后便称病回宫去了。熹宗不以为意,让体型丰满修长和张皇后类似的宫女来代替她。草草完成了操演。

千秋节打猎

熹宗喜好打猎,曾多次带着张皇后一起去打猎。天启六年十月初六日是张皇后的生日,朱由校想邀请皇后一同去内教场围猎。展示他最拿手的手刺獐狼、狐兔。但这一日张皇后不肯出廷,经过熹宗的耐心劝说,到辰时以后,二人才一同出去打猎。

傀儡戏

熹宗十分喜欢看傀儡戏,他常看的傀儡戏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他常召爱妻张皇后一同观赏傀儡戏。但张皇后喜静不好动,也不喜欢看戏,所以经常婉拒皇帝的邀请。但熹宗不以为意,还是时常邀请她。有一次熹宗迫使张皇后陪他一起看戏,但不久皇后还是回宫去了。

西苑划船

熹宗经常带着张皇后去西苑划船,皇帝亲手拿着篙橹划船,去来自如。张皇后常在此时规谏皇帝要关心朝政,对皇帝说他应该省览章奏,时御讲筵,远离小人亲近能臣。熹宗深受触动,称张皇后为“老师”。。

楚王送鱼

熹宗曾经传谕给驻地在湖广武昌府的楚王,要求楚王给张皇后进贡当地的特产的鲊鲟鲊鲤鲊鱼类各百斤。。

帝后大婚

明熹宗与张皇后的帝后大婚十分盛大。蒋之翘《天启宫词》其十四、十五首皆为咏熹宗与张后成婚之作。其十四首云:“衔花紫凤集宸轩,太乐春官礼数烦。遍赏红罗临桦烛,阿谁不识母仪尊。”咏元年四月二十七日发册奉迎张后之礼。十五首有:“十二笄联灿紫磨,扇筤云簇月生波。两行引赞交迎跪,撒果争闻唱得多。”则写大婚迎张后于宫内行“撒帐果”礼,引赞宫人交呼“得子多也”之事。

喜好美食

鲜莲子汤

《酌中志》记载,立秋之日,宫中流行戴楸叶,吃莲蓬、藕,晒伏姜、赏茉莉、桅子兰、芙蓉等花。先帝(朱由校)爱喝鲜莲子汤,又喜欢吃稍微加盐烘培的新鲜西瓜种。

喜烩食海鲜

《酌中志》记载,熹宗最喜欢将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笋鸡脯,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等各色山珍海味一锅炖煮后食用。

滇南鸡踪菜

《酌中志余》记载,滇南鸡踪菜,价格昂贵,每斤需要花费数金。朱由校特别爱吃,曾经将滇南鸡踪菜赐给过自己的乳母客氏。

厌恶朝政

因为朱由校时常忙于玩乐,疏于朝政,所以面对这样的主子,魏忠贤当然不会错过良机,他常趁朱由校引绳削墨得意之时,或有急切章疏,奏请定夺,识字女官朗诵职衔姓名毕,玉音辄谕王体乾辈曰:‘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诸奸于是恣其爱憎,批红施行。”明朝旧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笔亲批;若是例行文书,由司礼监代拟批问,也必须写上遵阁票字样,或奉旨更改,朱由校便把上述公务一慨交给了魏忠贤,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扩充势力,专权误国。就在整个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一手制造了客魏专政的朱由校还在后宫玩乐。在盛夏季节,他喜欢穿上冬装,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装巡游,有时扮成宋太祖上台演戏,游山玩水。因嬉乐过度,酿成了一身的疾病,面无血色,虚弱乏力。

人际关系

父母

明光宗朱常洛父亲:明光宗朱常洛。嫡母:郭皇后,谥号孝元皇后,葬庆陵。生母:王皇后,谥号孝和皇后。初为东宫选侍,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封王才人,熹宗继位,追谥,迁葬庆陵。养母:李康妃,西李选侍,光宗宠妃。曾劫持朱由校、霸占乾清宫引发“移宫案”。天启年间,投靠魏忠贤而被封为康妃。寿命很长,活到清朝康熙年间才死去。乳母:客氏,本为保定府定兴县民侯二之妻,万历中,入宫哺育皇长孙。天启初封为奉圣夫人。每在宫中肆淫横行,后妃多遭其毒手。魏忠贤得势,实因客氏,二人狼狈为奸,贻害无穷。崇祯继位,令出宫。三月而论罪,下浣衣局,笞死。

兄弟

简怀王:朱由㰒,孝和皇后所生,朱由校的同母弟,夭折。

齐思王:朱由楫。

怀惠王:朱由模。

湘王:朱由栩。

信王:朱由检,即明思宗。

惠昭王:朱由橏。

后妃

懿安皇后张氏。

裕妃张氏,原为宫女,天启三年(1623年)五月因受召幸怀胎将产册为裕妃,怀胎十三个月尚不分娩,被治以欺君之罪,同年八月被废黜并饿死。

良妃王氏

慧妃范氏,后为皇贵妃。

成妃李氏。

容妃任氏,后为皇贵妃。

纯妃段氏。

冯贵人。

胡贵人。

子女

儿子

长子朱慈燃,怀冲太子,生母张皇后,生下就是死胎。

次子朱慈焴,悼怀太子,母皇贵妃范氏,早夭。

三子朱慈炅,献怀太子,母皇贵妃任氏,天启六年(1626年)薨。

女儿

长女朱淑娥,永宁公主,母皇贵妃范氏,两岁早夭,葬金山之原,追册。

次女朱淑媖,怀宁公主,母成妃李氏,一岁早夭,葬金山之原,追册。

人物争议

文盲皇帝

有观点认为,因朱由校的祖父明神宗朱翊钧在位时只顾自己寻欢作乐,无暇顾及皇太孙的读书问题,自己也不喜欢朱常洛这个儿子,明光宗朱常洛又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因此,16岁的朱由校继位时,文化程度很低,堪称“文盲皇帝”。历史学家孟森说“熹宗为至愚至昧之童蒙”。有的学者甚至称熹宗是光宗的“文盲儿子”、“一字不识,不知国事”。也有观点指出,虽然朱由校没有接受皇太子、皇太孙或藩王级别的皇室教育,但他并不是世人所传的“文盲星帝”。朱由校一直坚持参加经筵日讲,且具备相当的政治与文化素质,对客氏、魏忠贤一党的活动也有所警觉和防备。多处史料记载熹宗识字,并能正常读书习字,并非文盲皇帝。《明熹宗实录》记载,大学士刘一燝等提到,文书官康宁曾捧出过熹宗朱由校的御字一幅,夸赞朱由校的书法体势端严,笔法遒劲。《酌中志》记载,熹宗年幼时,曾有个叫刘良相的宦官私自教他诵书习字。又有记载,太监王安曾被赐予一把扇子,上面有熹宗亲笔御书"辅朕为仁明之主"七字。

纵容客氏

不少观点认为熹宗朱由校过于宠信乳母客氏,客氏的恩赐十分破格。然而有学者认为,熹宗即位之初通过外廷给予客氏的恩赐,无论恩萌其子官职,抑或银两、土地,均有先例可循。如神宗曾赐予乳母戴圣夫人金氏一人的房价银就高达七千两,还批准了金氏奏讨,将价值四千余两的田庄悉数授子。相较而言,客氏的恩赐并不算破格,只是外廷官员或不熟悉典章国故,出于维护朝延利益的考量,对内廷封赏存有自觉的警惕。

并非昏君

钱谦益对明熹宗朝政给予了不同于传统昏君论的评价,指出明熹宗天启年间的诏令具有三大显著特点:封赏及时、论功严明、体恤周全。这些政策有效激励将士,使天启朝得以迅速平定白莲教起义、解决四川叛乱,并成功遏制后金势力入侵,体现了其治政的实效性。这一观点对传统认知提出了重要修正,展现了天启朝政的另一面向。

陵寝墓地

明德陵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死后葬于明德陵。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是天启皇帝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该陵始建于天启七年(1627年)九月。那时,熹宗朱由校过世不久,崇祯皇帝刚刚御极,明王朝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所以,德陵的营建,遇到了不少难题。德陵的营建,用了近五年的时间,于崇祯五年(1632年)二月竣工。建成后的德陵,总体布局仿照昭陵,但宝城内的琉璃照壁和牌楼门前的三座门却都仿照庆陵建造。

史料索引

《明史·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

影视形象

年份影视版本演员2000年《小迷糊闯江湖》侯军2001年《新女驸马》王茂蕾2002年《英雄》赵阳2002年《太极英雄》孙岩2003年《江山风雨情》陈道明2004年《三揭皇榜》王征宇2005年《锦衣卫》文章2005年《明末风云》刘小锋2006年《天下第一媒婆》方超2006年《谁主中原》陆诗雨2007年《明宫谜案》侯祥2007年《十全九美》立威廉2007年《大明天下》王亚楠2010年《大明嫔妃》文俊辉(童年)2011年《侠隐记》姜超2012年《明珠游龙》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