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话题>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导读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另一说为,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8年)是在唐朝后形成的一个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话题内容

刘知远

后汉高祖刘知远(895年—948年),称帝后改名为刘暠,沙陀族,太原人,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幼时便不为人所戏弄,性厚重寡言,及长,面有特象,为时人所咋异。其人雄武过人,勇猛善战,事唐明宗及晋高祖时颇得战功。开运四年(948年),刘知远称帝,改元复为晋高祖制天福十二”年。其统治期间,各地割据成势而知远难控,并且手下多贪婪之辈,因此形成弊政,一时敛赋成灾。天福十三年(948年)正月,刘知远因病崩于万岁殿,庙号高祖,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葬于睿陵,位于今禹州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柏嘴山之阳。详细>

  • 中文名刘知远
  • 别名刘暠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太原府太原县(今山西省太原市)
  • 出生日期895年3月4日
  • 逝世日期948年3月10日
朱友珪

朱友珪(?—913年3月27日),又名朱友球,小字遥喜。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后梁太祖朱温次子,后梁末帝朱友贞之兄。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第二位皇帝。朱友珪早年受封郢王,后任左右控鹤都指挥使、诸军都虞候等职。912年,朱温病重,欲传位于养子朱友文,将其贬为莱州刺史。朱友珪率禁军突入寝殿,杀死父亲朱温,又矫诏杀害朱友文,随后即皇帝位。913年,改元凤历元年。朱友珪荒淫无度,臣民不附。朱友贞、袁象先、赵岩相继起兵讨伐朱友珪。二月,袁象先率兵入宫,朱友珪被其杀死。详细>

  • 中文名朱友珪
  • 别名朱友球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913年3月27日
朱友贞

朱友贞(888年—923年),又名朱瑱,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后梁末代皇帝。后梁太祖朱温之子,庶人朱友珪异母弟。朱友贞是朱温嫡子,初封均王,担任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朱友珪弑父篡位后,册封朱友贞为东京留守、开封府尹,后朱友贞与赵岩、袁象先、杨师厚等密谋政变。乾化三年(913年),朱友贞率领禁军兵变,诛杀朱友珪,遂在东京称帝。在位期间,疏远敬翔、李振等旧臣,重用赵岩、张汉杰等无能之辈,在梁晋争霸战争中胜少败多,接连丧失国土,以致国势日衰。龙德三年(923年),晋王李存勖建立后唐,对后梁发动详细>

  • 中文名朱友贞
  • 别名朱锽、朱瑱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东京汴州
  • 出生日期888年10月20日
  • 逝世日期923年11月18日
朱温

后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5日—912年7月18日),唐僖宗赐名全忠,称帝后改名朱晃,宿州砀山(今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人,后梁开国皇帝(907年6月5日—912年7月18日在位)。朱温早年追随黄巢,征战岭南等地。黄巢在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朱温先后任东南面行营先锋使、同州防御使,与唐朝军队交战。中和二年(882年),朱温以同州防御使降唐,归附唐军王重荣、杨复光部,被唐僖宗任命为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后升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后在中原之地,与李克用、时溥等一起镇压黄巢,并招降黄巢余部。黄巢死后,朱温以汴州为详细>

  • 中文名朱温
  • 别名朱全忠、朱晃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宿州砀山
  • 出生日期852年12月5日
  • 逝世日期912年7月18日
李从厚

李从厚(914年12月17日-934年4月),小字菩萨奴,太原府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后唐第三位皇帝,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子(《旧五代史·唐闵帝纪》记载为第三子,《新五代史·本纪·唐本纪第七》记载为第五子),生母为昭懿皇后夏氏。李从厚自幼便深得李嗣源的宠爱,历任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天雄节度使等职,加授中书令(宰相)荣衔,被封为宋王。长兴四年(933年)被召回洛阳,在李嗣源的灵柩前即皇帝位。应顺元年(934年),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叛乱,攻至洛阳称帝,废李从厚为鄂王。李从厚逃至卫州详细>

  • 中文名李从厚
  • 别名菩萨奴(小字)
  • 民族沙陀族
  • 出生地晋阳旧第
  • 出生日期914年12月17日
  • 逝世日期934年4月
李从珂

李从珂(885年—936年),本姓王,后改姓李,小字二十三,镇州平山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末代皇帝。明宗李嗣源养子,母为宣宪皇后魏氏。李从珂早年骁勇善战,屡建战功,官至凤翔节度使,封爵潞王。长兴四年(933年),后唐闵帝李从厚即位,对手握重兵的李从珂多有猜忌,遂将李重吉由禁军将领调任亳州团练使,又令李从珂已经出家的女儿入宫为质,听从朱弘昭、冯赟等大臣的建议,将李从珂从凤翔节度使调任北京留守,但是李从珂拒不受代。应顺元年(934年),李从珂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后唐大军包围凤翔,李从珂亲自劝降旧部羽林指挥使杨详细>

  • 中文名李从珂
  • 别名后唐末帝、阿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镇州平山县(位于今河北省平山县)
  • 出生日期885年2月11日
  • 逝世日期937年1月11日
李嗣源

后唐明宗李嗣源(867年10月10日—933年12月15日),小字邈佶烈,称帝后改名李亶,沙陀族。应州金城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养子。中和四年(884年),李嗣源在汴州上源驿救护李克用,从此受到李克用赏识。李嗣源在与后梁的争战中屡立战功,被授予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加同平章事。同光元年(923年)十月,李嗣源率先攻入汴梁,灭了后梁。后唐建立后,李嗣源受到猜忌。同光四年(926年)二月,赵在礼为首的魏博戍卒哗变于贝州,李嗣源受命平叛,军队再度哗变,拥李嗣源为主。后唐庄宗李存勖死后,详细>

  • 中文名李嗣源
  • 别名李亶、邈佶烈
  • 民族沙陀族
  • 出生地应州金城县
  • 出生日期867年10月10日
  • 逝世日期933年12月15日
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885年12月2日—926年5月15日),一作李存勗,小名亚子、亚次。出生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沙陀族。唐末五代军事家,后唐王朝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晓音律,习《春秋》,通大义,善骑射。乾宁二年(895年),随李克用讨伐邠州王行瑜,为唐昭宗所赏识,遥领检校司空、隰州刺史,后改封汾、晋二州刺史。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薨逝,李存勖袭封河东节度使,承继晋王之位,在潞州之战中大败后梁。后休兵行赏,厉行整饬,禁盗贼,恤孤寡,征隐逸,止贪暴,峻堤防,宽狱讼,晋地渐安,攻占幽州、镇州详细>

  • 中文名李存勖
  • 别名李天下、李亚子(李亚次)、李存勗
  • 民族沙陀族
  • 出生地晋阳宫
  • 出生日期885年12月2日
  • 逝世日期926年5月15日
柴宗训

柴宗训(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出生于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市),后周恭帝(959年7月28日-960年2月3日在位),后周世宗柴荣第四子。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北伐途中因病回京,封其子柴宗训为梁王,兼任左卫上将军。同年,周世宗去世,柴宗训于灵前即位,时年七岁,由符太后临朝听政,范质与赵匡胤等人受世宗遗命辅佐。其在位期间,进封百官,强化军事部署,任命节度使以防守开封四面。显德七年(960年),契丹与北汉联合进犯,柴宗训命赵匡胤率兵出征,但后者却于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发动兵变,致详细>

  • 中文名柴宗训
  • 别名后周恭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澶州之府第
  • 出生日期953年9月14日
  • 逝世日期973年4月6日
柴荣

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即周世宗,本姓为柴后改郭,后仍习称柴荣,邢州尧山县(今河北隆尧)人。五代时期政治家,后周第二位皇帝(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柴荣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长骑射,略通书史及黄老之术,且为人谨慎笃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早年曾随商人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在后汉时期,随郭威赴邺都就镇,任天雄牙内指挥使。广顺元年(951年),后周建立,郭威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他为政清肃,使盗不犯境。广顺三年(953年),入朝任开封府尹,详细>

  • 中文名柴荣
  • 别名郭荣、柴世宗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邢州尧山柴家庄
  • 出生日期921年10月27日
  • 逝世日期959年7月27日
石敬瑭

后晋高祖石敬瑭(892年3月30日—942年7月28日),沙陀族,太原人。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936年11月30日—942年7月28日在位)。石敬瑭以善射被李嗣源倚为心腹,后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讨赵在礼,至魏州,石敬瑭统亲军拥李嗣源为主,迅速占领汴州。李嗣源不久即位,是为明宗。石敬瑭因此先后被任命为保义、宣武、天雄、河阳、河东节度使。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死,子李从厚继位,是为闵帝,加石敬瑭中书令,调任成德节度使,后又镇守太原。次年,李从珂反,闵帝出奔,路遇详细>

  • 中文名石敬瑭
  • 别名赵国公
  • 民族沙陀族
  • 出生地太原汾阳里
  • 出生日期892年3月30日
  • 逝世日期942年7月28日
石重贵

石重贵(914年-974年),太原府太原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晋高祖石敬瑭的养子,后晋末代皇帝(942年-946年)。石重贵生父早亡,少时谨厚,为石敬瑭所爱。石敬瑭叛唐南下时,留守太原,掌管河东事务,稳定后方。石敬瑭称帝后,历任开封尹、东京留守,政绩平平。天福六年(941年)安从进叛乱,石重贵出兵果断,次年即平襄州之乱。天福七年(942年)六月,石敬瑭去世,石重贵于柩前继位。石重贵甫一即位,不顾晋辽国力差距,力排众议,对契丹强硬地“仅称孙不称臣”,拒绝再臣事契丹,随后又多次挑衅契丹。天福八年(943年)详细>

  • 中文名石重贵
  • 别名后晋出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太原汾阳里
  • 出生日期914年
  • 逝世日期974年
郭威

后周太祖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字文仲,邢州尧山县(今河北省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开国君主(951年2月13日~954年2月22日在位),顺州刺史郭简之子。出身将门世家。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加入后唐庄宗李存勖亲军。后协助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凭借佐命之功,累迁检校司徒、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平定河中,镇守邺城,受到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发动兵变,攻破开封,推翻后汉隐帝,不久率军抵御契丹,在澶州受部将推戴,黄袍加身,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周朝,史称后周。在位期间,崇尚节详细>

  • 中文名郭威
  • 别名郭雀儿、后周太祖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尧山之旧宅
  • 出生日期904年9月10日
  • 逝世日期954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