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话题> 郡国并行制
导读

郡国并行制

汉高祖刘邦建汉之初,中央机构继承秦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在地方上则实行“郡国并行制”,即一方面设郡,另一方面分封同姓和异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诸侯国后来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文帝、景帝时为消除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文帝采纳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把齐国分成六个小王国,把淮南国分为三个小王国,以削弱其力量;景帝采纳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减了几个诸侯王的封区,导致了以“清君侧”为借口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下令取消了诸侯王的治民权,又减缩诸侯王的统治
郡国并行制

话题内容

刘启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7日),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7月12日—前141年3月7日在位)。其父为汉文帝刘恒,其母为孝文窦皇后窦氏(即窦太后)。刘启10岁时被立为太子,期间因弈棋事件误杀刘濞之子,被刘濞怀恨在心,暗中伺机谋反。后元七年,汉文帝逝世,刘启登基为帝。即位初期,采纳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夺各诸侯王的封地。景帝三年,刘濞联合六位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后刘启杀掉晁错企图平息叛乱无果,又任命周亚夫为将,历时三月平定叛乱。刘启乘势下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景帝十六年(详细>

  • 中文名刘启
  • 别名汉景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代宫
  • 出生日期公元前 188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 141年3月7日
刘恒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4日)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第四子,母为薄姬。汉朝第五个皇帝。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陈豨叛乱被镇压,刘恒被封为代王。后跟母亲在封地居住。刘邦逝世后,政权一度被吕太后控制,刘邦的其他儿子纷纷被杀,刘恒因为僻居远方,且谦恭谨慎,时人看其没有竞争皇位的可能,侥幸活了下来。吕太后死后,元老勋臣们平定“诸吕之乱”,把刘恒推上皇位。即位后,刘恒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业,劝课农桑,减轻田租、赋役和刑狱,废除肉刑,取消过关用传(符证)制度,弛山泽之禁;然而刘恒疏于军备,致详细>

  • 中文名刘恒
  • 别名汉孝文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河南
  • 出生日期公元前 203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 157年7月4日
刘邦

刘邦(前256年/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汉朝开国皇帝(前202年2月28日-前195年6月1日在位)。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早年到外黄县跟随张耳,秦朝建立后,出任沛县泗水亭长。后因释放刑徒,藏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后,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在沛县响应,自称沛公,投奔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共立楚怀王,任砀郡长,封武安侯。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率军进驻灞上,纳降秦王子婴,约法三章。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详细>

  • 中文名刘邦
  • 别名汉高祖、汉高帝、汉太祖、汉祖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丰邑中阳里(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 出生日期公元前 256年(或前247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 195年6月1日
赵佗

赵佗,即南越武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人,秦朝南海龙川令,南越国创建者。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至建元四年(前137年)在位。 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赵佗去世,享年约一百馀岁,葬于番禺(今广州)。赵佗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作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万大军的副帅,一直到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一共统治岭南81年。详细>

  • 中文名赵佗
  • 别名尉佗(《汉书》载)、南越武王
  • 民族华夏族
  • 出生地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
  • 出生日期约西元前240年
  • 逝世日期西元前1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