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字祢罗突,鲜卑族,祖籍代郡武川,生于同州(今陕西大荔)。是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第四子,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宇文邕聪明有远识,性果决,有智谋,能断大事。十二岁时被封为西魏辅城郡公。周孝闵帝宇文觉继位时拜大将军,出镇同州。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官任大司空,封鲁国公。武成二年(560年),权臣宇文护派人毒死周明帝,立十七岁的宇文邕为帝,由权相宇文护掌握朝政。建德元年(572年),诛杀权相宇文护,独掌朝政。后继续推行均田制,改进和详细>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小字佛厘、佛狸伐。出生于平城东宫(今山西省大同市),鲜卑族。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423年12月27日—452年3月11日在位)。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泰常七年(422年),拓跋焘受封泰平王,官拜相国、大将军,后被立为皇太子。次年继位,四出征伐。他先亲征大夏,克长安、统万,生擒夏主赫连昌;继攻平凉,驱逐赫连定。太延二年(436年),取龙城,灭北燕。太延五年(439年),取凉州,俘北凉主沮渠牧犍。屡次出兵击败柔然、高车、吐谷浑,采取镇抚兼施之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