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历史热读
  • 搜索字典
  • 搜索词典
  • 搜索成语
  • 搜索单词
  • 搜索古诗
  • 搜索古籍
  • 搜索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 > 人物

人物

赵匡胤

赵匡胤朝代:宋朝时期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小名香孩儿。涿郡人(一说保州),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著。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详细]

刘继元

刘继元朝代:五代十国时期

刘继元(942年—991年), 本姓何,北汉世祖刘旻之外孙,北汉睿宗刘钧之外甥、养子,刘继恩同母异父弟,其母刘氏为刘旻之女。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北汉末代皇帝。 北汉天会十二年(968年),刘继恩被杀,刘继元在权臣郭无为的扶持下即皇帝位,改元广运。天会十三年(969年)春,刘继元派刘继业(杨业)率骑兵偷袭宋军。同年五月,宰相郭无为劝刘继元降宋,被刘继元处死。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刘继元一面派子刘让请契丹援兵,一面组织抵抗,后被宋军将领郭进击溃,刘继元走投无路,开城降宋。北汉灭亡后,宋太宗授刘继元为特进、...[详细]

刘继恩

刘继恩朝代:五代十国时期

刘继恩(935年—968年),北汉睿宗刘钧的养子暨外甥,其父为薛钊,其母是北汉建立者刘旻的女儿。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北汉皇帝。薛钊去世后,刘继恩年纪尚小,世祖刘旻将刘继恩过继给刘钧抚养。刘继恩大腹多髯,身长腿短,对养父非常孝顺,被任命为太原尹。然其生性懦弱,故刘钧颇不放心,常对宰相郭无为抱怨刘继恩无治国之才。天会十二年(968年),刘钧病逝后,刘继恩遣使报告辽朝,得其许可后正式即位。即位后,疏远权臣郭无为,任命其为守司空以架空其权力。天会十二年(968年)九月,刘继恩设宴大会群臣,宴会结束后,刘继恩在勤政阁休...[详细]

刘钧

刘钧朝代:五代十国时期

刘钧(926年—968年),原名刘承钧,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沙陀族。北汉世祖刘旻次子,北汉第二位皇帝,954年—968年在位。 乾祐七年(954年),刘旻去世,辽册封刘钧为皇帝。天会十二年(968年),刘钧去世,享年四十三岁。庙号睿宗,刘钧的外甥同时也是其养子的刘继恩继位。...[详细]

刘旻

刘旻朝代:五代十国时期

刘旻(北汉开国君主)一般指刘崇(北汉初代皇帝)刘崇(895年—954年),即北汉世祖,称帝后改名旻。沙陀族,太原人。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一说从弟)。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开国皇帝(951年-954年在位)。刘崇年轻时嗜酒好赌,20岁左右入募河东军。刘知远担任河东节度使时,任其为都指挥使。后汉建立后,历任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乾祐三年(950年),后汉内乱,枢密使郭威取而代之建立后周。次年(951年),其在太原称帝,建立政权,沿用后汉国号和乾祐年号,史称北汉。刘崇建立的北汉地狭人少,国力穷困。为了兴复...[详细]

钱俶

钱俶朝代:五代十国时期

钱俶(929年—988年),字文德,本名弘俶,入宋后避讳,改称俶,小字虎子,杭州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武肃王钱镠孙,文穆王钱元瓘第九子,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末代国君(948年—978年在位)。后晋天福四年(939年),任内牙诸军指挥使、检校司空。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末,其兄钱弘倧为权臣胡进思等所废,迎其嗣位。乾祐元年(948年),钱俶即王位,迁钱弘倧于衣锦军。同年,杀何承训,胡进思以忧死。后汉遣使封其为东南兵马都元帅,镇海、镇东节度使兼中书令、吴越国王。后周显德元年(954年),累加天下兵马都元帅...[详细]

钱倧

钱倧朝代:五代十国时期

吴越忠逊王钱倧(929年—975年),原名钱弘倧,字隆道,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七子,吴越忠献王钱佐异母弟,母鲁国夫人鄜氏,吴越第四位国君,947年三月―947年十二月在位。钱倧初任内衙指挥使、检校司空、丞相等。开运四年(947年),钱佐去世,钱倧继位。同年十二月,李孺赟反叛,钱倧命鲍修让等出兵讨平。当时内衙统军使胡进思跋扈,干预政事,钱倧深感厌恶,内衙指挥使何承训建议诛杀胡进思,钱倧犹豫不决。何承训怕事情泄露,向胡进思告密。胡进思先发制人,和指挥使诸温等以内衙兵发难,将钱倧软禁在义...[详细]

钱佐

钱佐朝代:五代十国时期

吴越忠献王钱佐(928年—947年6月22日),原名钱弘佐,字元佑(一作字祐),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六子,母许氏,吴越第三位国君,吴越天福六年(941年)到吴越开运四年(947年)在位。钱元瓘初以五子钱弘僔为世子,天福五年(940年)钱弘僔薨,追赠孝献世子,而钱弘佐得封镇海、镇东节度副使、检校太傅。后晋天福六年(941年),钱元瓘去世,钱弘佐于当年九月庚申即位于王宫倦居堂。十一月,后晋封以镇国大将军、右金吾卫上将军、员外置同正员、领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吴越国王,...[详细]

钱元瓘

钱元瓘朝代:五代十国时期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887年―941年),字明宝,原名传瓘。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吴越第二位国君,吴越武肃王钱镠第七子。 钱元瓘早年曾历任盐铁发运巡官、尚书金部郎中、检校尚书左仆射、内牙将指挥使,在讨伐叛乱、抗击贼寇中立有大功。918年(后梁贞明四年),钱元瓘被任命为为水战各军都指挥使,讨伐吴国,大败吴军,迫使吴国与吴越讲和,因功任镇海军节度副使、检校司徒。后历任检校太傅、同平章事、中书令等。928年(天成三年),钱元瓘被钱镠立为继承人,被朝廷封为镇海、镇东节度使。932年(长兴三年),钱镠去世,钱元瓘...[详细]

钱镠

钱镠朝代:五代十国时期

钱镠(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钱镠少时贩私盐为生,乾符二年(875年),投奔石镜镇将董昌,被任命为偏将。乾符六年(879年),黄巢起义军攻打临安,因其阻击有功,升任都知兵马使。光启二年(886年),董昌采纳钱镠建议,全军渡江进击,消灭镇东观察使刘汉宏,占领越州。次年,钱镠升任杭州刺史,与董昌分据浙东、浙西。乾宁二年(895年),董昌自称罗平国皇帝,改元顺天。钱镠发兵进攻,后攻占越州,杀死董昌。唐朝许以钱镠为镇海、镇...[详细]

高继冲

高继冲朝代:五代十国时期

高继冲(公元943—973年12月11日),字成和 [3],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南平末代国君。 为高保融之长子,高保勗之侄。高保勗病死后继位(其叔高保勗于公元962年12月病死,他于同月继位)。建隆四年(963年),宋军假道南平,趁机控制南平都城江陵(今湖北江陵)城巷,高继冲只得纳地以归,南平亡。开宝六年(973年)高继冲去世,年仅30岁。...[详细]

高保勖

高保勖朝代:五代十国时期

高保勖(924年—962年12月19日),亦作高保勗,字省躬,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第十子,南平贞懿王高保融同母弟,南平第四位国君,960年9月20日―962年12月19日在位。建隆元年(960年),高保融因病去世,其子高继冲年纪尚小,因此遗命高保勖继位。建隆三年(962年),高保勖因病去世,被宋朝赠侍中。遗命其侄即高保融之子高继冲嗣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