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古籍>鲁迅文集 > 补救世道文件四种
详情
章节

章节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640px
800px
900px
1200px
-
18px
+
楷体
宋体
微软雅黑
收起

补救世道文件四种

作者:鲁迅| Ctrl+D 收藏本站

甲、“乐闻于斯”的来信

在黎锦明<2〕兄的来信上,知道你早已到了上海。又近日看《语丝》,知岂明先生亦已卸礼部总长<3〕之任,《语丝》在上海出版,那位礼部尚书不知是何人蝉联下去呢?总长近日不甚通行,似乎以尚书或大臣为佳,就晚生看来。

不管谁当尚书了吧,我想,国粹总得要维持,你老人家是热心于这件工作的,特先奉赠礼物二件,聊表我之“英英髦彦,亦必有轶群绝伦”的区区之见也。

宣言是我三月前到会里恭恭敬敬索得来的。会里每晚,几乎是每晚有名人,遗老讲经的;听者多属剪发髦生──这生字是两性通用的──我也领教过一次了,情形另文再表,有空时再来。前几晚偶然又跑过老靶子路的会址门前,只见灯光辉映,经声出自老而亮的喉咙,不觉举头一望,又发见了一纸文会的征求,深恐各界青年,交肩失之,用特寄呈,乞广为招徕,国粹幸甚。倘蒙加以按语,序跋兼之,生生世世祖宗与有荣焉。

不知你住在什么地方,近来是否住在上海,故请别人转交。祝福你。

招勉之<4〕

一九二七,十二,十五,于SJ医院。

乙、筹设孔教青年会宣言

丙、上海孔教青年会文会缘起

丁、“乐闻于斯”的回信

“英英髦彦”,幸毋嗤焉。慨自水兽洪猛,黄神啸吟,礼乐偕辫发以同隳,情性与缠足而俱放;ABCD,盛读于黉中,之乎者也,渐消于笔下。以致“人心败坏,道德沦亡”。诚当棘地之秋,宁啻“杞天之虑”<6〕?所幸存寓公于租界,传圣道于洋场,无待乘桴,居然为铎<7〕。从此老喉嘹亮,吟关关之雎鸠<8〕,吉士骈填<9〕,若浩浩乎河水。邪说立辟,浩劫潜销。三祖六宗,千秋万岁。独惜“艺”有“宣讲”,稍异孔门,会曰“青年”,略剽耶教,用夷变夏,尼父曾以失眠,援墨入儒,某公为之翻脸。然而那无须说,天何言哉<10〕,这也当然,圣之时也<11〕。何况“后生可畏”<12〕,将见眼里西施,“以友辅仁”<13〕,先出胸中刍豢<14〕。于是虽为和尚,亦甘心于涅槃<15〕,一做秀才,即驰神于考试,夫岂尚有见千门万户而反顾却走去之者哉,必拭目咽唾而直入矣。文运大昌,于兹可卜,拜观来柬,顿慰下怀。聊复数言,略申鄙抱。若夫“序跋兼之”,则吾岂敢也夫。专此布复,敬请“髦”安,不宣。

鲁迅谨白

丁卯夏历十一月二十六日

【注释】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海《语丝》周刊第四卷第三期。

<2> 黎锦明:字君亮,湖南湘潭人,小说家,曾与招勉之在广东海丰中学同事,当时常给《语丝》投稿。

<3> 礼部总长:《语丝》第一卷第三期(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一日)刊载江绍原致周作人(岂明)的通信《礼的问题》,讨论旧礼教问题,信中戏称周作人为“礼部总长”。

<4> 招勉之:广东台山人,《语丝》《莽原》的投稿者,当时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师范科任教。

<5> 颜公:即颜之推(531─?),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北齐文学家。初仕梁为骑侍郎,入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后曾在周、隋任职。著有《之推集》《颜氏家训》等。他在《颜氏家训·教子》中说:“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崇爱,亦要事也。’吾时册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按颜之推本人并非主张学鲜卑语,后来鲁迅在《准风月谈·〈扑空〉正误》中对此作了说明。

<6> 杞天之虑”:杨荫榆在一九二五年五月十四日散发传单《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对于本校暴烈学生之感言》中,把成语“杞人忧天”掉弄为“杞天之虑”,成了不通的文言语句。原典出于《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7> 乘桴:《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为铎,《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一种木舌的铜铃,古代用以召集人民,宣布政事。

<8> 关关之雎鸠:《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9> 吉士骈填:《诗经·召南·野有死麇》:“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又《晋书·夏统传》:“士女骈填:车服烛路。”骈填,形容人数众多。

<10> 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1> 圣之时也:《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时,合乎时宜。

<12> “后生可畏”:语见《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3> “以友辅仁”:语见《论语·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4> 刍豢:吃草的牛羊和食谷的犬豕,泛指美味。《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15> 涅槃:佛家语,梵文 Nirvana 的音译,意为寂灭、解脱等,后来也把僧人的死称为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