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古籍>古镇人文故事 > 骆家豆腐香千里
详情
章节
设置

阅读设置

640px
800px
900px
1200px
-
18px
+
楷体
宋体
微软雅黑
收起

骆家豆腐香千里

作者:彭祥| Ctrl+D 收藏本站

清末时,在新市古镇缪家巷,住着一户姓骆的人家,主人骆三爹带着家人从事手工制作油豆腐,百页。民国以后,骆三爹的儿子骆顺不断地扩展基业。他家店名“骆胜顺豆作坊”,店铺从缪家巷临正街一直延伸到巷子东边。

骆家豆腐之所以这么出名和他的经营之道是分不开的。他家做豆制品的原材料黄豆,全部是从湖北一处专门生产黄豆的地方选购,那地方的黄豆不施化肥农药,是最佳的绿色食品。配料石膏是从湖北或平江专门生产石膏的厂家订货的。那里的石膏纯净无杂质、无污染。炸油豆腐的油是定点在本地一家生产纯菜油的榨油厂购买的。在炸油豆腐时要消散沸油中的油泡,必须用消泡剂。骆家为确保食品安全,从不滥用化学消泡剂,而是用自己研制的消泡剂。就连制作豆制品所用的燃料,为了减少烟尘和污垢,也是用谷壳和少许木柴。

在骆家坊里,所有制作工具都擦得干干净净,摆设整齐有序,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祖传技艺,认真把握每一道工序,从不马虎了事。在经营过程中,骆家讲诚信,不掺假,不欺瞒,不短斤少两,老少无欺,不哄抬物价,满足顾客的需要。

廖宗亮先生曾在文章中盛赞新市街的油豆腐:“朵朵饱满,有棱有角,揉之极柔极软,一如酥乳,即使回锅七八遍,不烂不散,柔软如故”。“百页亦如此,千张百层,页页柔薄”。

到了年关,不仅周围乡村农民前来购买,连长沙、湘潭、岳阳等地商贩也前来进货,享誉深远。

改编:李盼、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