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古籍>老子 > 道经·第一章
详情
章节

章节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640px
800px
900px
1200px
-
18px
+
楷体
宋体
微软雅黑
收起

道经·第一章

作者:李耳| Ctrl+D 收藏本站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注释〕

第一章第一节,据甲本增四“也”字。

“无欲”──宋儒多在“无”字断句。(参陆象山说)。勘甲、乙两本,后皆有“也”字,作“故恒无欲也……,恒有欲也”。

通行本作“无名,天地之始”。兹据甲、乙两本,订作“万物之始也”。

通行本作“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兹据甲、乙两本,订其多“此”字,“而”字,“之玄”二字。皆删。

通行本“……以观其徼”。甲、乙两本皆作“以观其所噭”。──“所噭”,所通也。兹据通行本删“所”字。

首章第一句“道可道”,通常释为“道可言”。──礼记礼器:“盖道求而未之得也。”郑注:“道犹言也。”大学:“道学也。”或释为“语”。荀子荣辱篇:“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实。”此二“道”字皆训“语”。──或释此为“可由”,或“可从”,或“可行”。皆有证以成其说。

虽然,于此请别贡一说:

帛书甲、乙两本,此句皆有“也”字。“也”为疑问语则同“邪”,即“耶”。──礼记曲礼:“奈何去社稷也?”论语为政:“子张问十世可知也?”“也”皆同“邪”。──第二字“可”则“何”之省文。──石鼓文“其鱼维何”作“其鱼隹可”。云梦秦简“购几可”即“购几何”,“可”即“何也”。“盗封啬夫可论”即“盗封啬夫何论”。

然则此第一句当作:“道,何道耶?”

更进而问一句:“非常道耶?”

其次仍为两问句:“名,何名耶?非常名耶?”

以“道”与“名”并说,就文字而论,则作连续之两问句,声调振起。其所以第三句仍当作疑问语者,乃就全书之大义勘得之。老子全书中所说之道,乃恒常者。(“恒”、“常”同义。汉文帝名“恒”,避讳改作“常”,如“常山”、“嫦峨”,原是“恒山”、“娥”,皆因讳改。由此推知此帛书甲、乙两本,写成在汉文帝以前。)

“眇”通“妙”,皆训“微细”。与妙丽之义无关。

“噭”、“徼”、“窍”,皆同音通假。训“空”。有空斯有可通。喻道至极微细,亦又僻漫通达,故下文有“可名于小”、“可名于大”之说。

“观”,谛视也。

十大经成法篇:“万物之多,皆阅一空。”注者引文子道原篇:“老子曰:‘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孔”即“窍”也。

玄,说文:“幽远也。”原字义为“黑而有赤色者”。凡染,(谓丝、帛、羽等染以红色),“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赪,三染谓之纁”(见尔雅释器)。“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见周礼冬官考工记书缋)。郑注周礼:“玄色者,在緅、缁之间,其六入者欤!”──是则为深赤近黑之色,由是而义转为“幽远”。易坤:“天玄而地黄。”亦言天之幽远。

通行诸本及帛书甲、乙两本,皆以此章始。章名古本皆无,真本有,此作体道章第一。

〖臆解〗

道,本无可名言者,然不得不藉名言以说道。此老子一书之所为作也。始以问曰:“此道也,何道耶?非恒常之道耶?”又问曰:“此名也,何名耶?非恒常之名耶?”──是谓非于恒常之道外别立一道;非于恒常之名外别立一名。

说万物之始,有道存焉,所谓“先天地生”者。然此非创化论而是道论。说有其物,无以名之。及名之为道矣,可曰“万物之母”。

老氏之道,用世道也。将以说侯王,化天下。欲者,侯王之志欲、愿欲也①。有欲、无欲异其度,于微,于窍观其通,将以通此道之精微也。

“玄之又玄”者,言此道之高、深、幽、远也。──同一物也,自上俯而观之谓之深,自下仰而望之谓之高。极视窥其幽,平眺谓之远。皆况道也。以此而摄万类,谓为“众眇之门”。即从入之途,此书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