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第七十七章
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注释〕
“以其取食税之多也”。通行本作“以其上食税之多”。“取”作“上”,无“也”字。
“人之饥也”,“人”作“民”。“百姓之不治也”,作“民之难治”。
“夫唯无以生为者”,古本“为”字下有“贵”字。
“是贤于贵生”,甲、乙两本皆无“于”字。
〖臆解〗
周初,幅员不若今日版图之大也。而分千八百国。一国之提封,略同后世之一县。周衰,诸侯侈,多置官吏。卿、大夫、士之食禄者以百计。嘉好之事,一卿出境,从者五百人。则其国用可想。生齿日繁,而土地之产,固不能同增也。自三代制什一之赋,而宗庙社稷牲币之供,饔饩牢之奉,百官有司府史胥徒之禄食,皆于此出,以及车乘兵革之备,亦出于此,而豪猾贪之胥吏,侵渔其间。齐犹大国也。煮东海之水以为盐,有山泽之利。及其季世,“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而三老冻馁”(左昭四传)。大国如此,小国可知。此老氏所以有民饥之叹也。
溯其分封之始,亦曾意及后世之衰亡乎?以周公之明圣,知治鲁之亲亲尊尊而必弱,知齐之尊贤上能而先亡,此其长图大计深明远见也。卒之周室虽以东边而遂衰,然维持统一之局且八百年,此在世界史上最为特出,不可谓非最优胜之政制也。至春秋之世,颓败之势已成。虽有管仲、晏子出,成小匡于一隅,而楚霸东南,秦起西北,干戈扰攘,历二百四十余年。此非可以人力挽,非可以学说救者。老氏于此,亦必知其无可如何,求天下之安宁,必不可得,第申言民饥之由来,治民者之不扰,及求生之不可过厚而已。恢其小国寡民之理想,率天下以无为而治。卒之更历二百余年,战愈烈,祸愈惨,封建尽破而后已。──反复重言,盖恳恳款款而道之者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