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第四十三章
作者:李耳|
Ctrl+D 收藏本站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臆解〗
贾谊有言:“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夸者死权兮,庶品每生。”此俗人之常情,老氏于是以为可悯,而以“名与身”等为问,教以止足。史称得益于此教者,二疏之流,不可胜数。其利溥哉!仁人之言。
问曰:文明正以人之不知止足乃能进步,又何说也?曰:循道迈进,求真而不厌,亢极而无悔,举凡身、名、货利皆所不顾,得丧、荣辱、存亡皆不足以动其心,此近于无为者也。是则老氏亦不能斥其非。甚爱者,不爱己而爱人;多藏者,不藏于己而藏于民,一宅而寓于无私,则亦无所费而无所亡。易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不失其正则亦不辱而不殆。此圣功也。若得丧存亡之私意胶固于其心,则犹俗人也。守此知止、知足之诫,可以无咎。至若文明进步,则依乎圣智之力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