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古籍>老子 > 德经·第五十一章
详情
章节

章节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640px
800px
900px
1200px
-
18px
+
楷体
宋体
微软雅黑
收起

德经·第五十一章

作者:李耳| Ctrl+D 收藏本站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棘。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注释〕

“塞其兑”,──“兑”乃“阅”之省文。古假“阅”为“穴”。宋玉赋:“空穴来风。”庄子作“空阅来风”。司马彪云:“门户孔空,风善从之”。(见说文段注)。此义为“塞其穴”。淮南子“塞民于兑”,义是塞民于口。高诱注:耳、目、口、鼻也。

“终身不棘”,据乙本。诸本多作“不救”。甲本此字缺。“救”、“棘”一声之转。“救”,止也。

末六句皆韵。

〖臆解〗

读此章而后知西方宗教之源也。

曰“天下有始”,此“始”为不可知者也。穷往古之圣人、教主、哲人、科学家,未能说明此宇宙如何始、何由、何故。尽未来之圣人、教主、哲人、科学家,亦未必能说明此宇宙如何始、何由、何故。此本非人类思智所及者也。尽思智之力,以为入乎宇宙之极限矣,思智穷矣,而宇宙固无限也。于是名之为上帝,真主,太极,生气,皆宗教之说,假定其“有始”而已。老氏亦无以名之,字之曰“道”,曰“天下母”。

道,无可譬喻。说为“母”,亦强名也。王辅嗣解“母子”,犹本末也,非善喻也。“母子”亦无同喻。本、末在一物,母、子则二也。而仍喻于母子者,大、小之辨也。道大而天下万物为小。母子相依,道固在天下也。说之为本末,体用、内外、上下,皆有合而皆不合。曰“以为”者,假定也。万事万物,可“知”者也,其可知者,外也。道,可“得”可“守”而不可传。“知”者,思智之事,“得”者,意会、心领、神契、悟入、体验,出思虑以外,内也。将内修而外学者也。守道不渝,至身殁而不殆。不殆,不危也。

塞兑闭门,内修也。心意不驰于外,物欲不扰其中,则“终身不勤”,不勤,不忧也。启兑济事,外学也。虽精研万事万物,而物无止境,学亦无止境,则“终身不救”,不救,不止也。

既内修而外学,必得其明。“见小”,见微也。见微知著,察乎秋毫之末,固当善用其光。光,吐明者也,见知之力也。察察为明,非老氏治天下之道也。事事见其小必遗其大,古之明君,非察察之主也。其在凡人,而能见人所不见之隐,知人所不知之私,则人皆忌之而欲去之矣。是殃祸且及其身者也。自古才士文人之流,若是而见杀者,不可胜数也。故曰用其见知之力,而“复归其明”,即“明道若费”之谓也。“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亦同此义。

“守柔”者,老氏之至教。发奋图强也易,明道而守柔也难。能守柔始可曰强。

“袭”,藏也。“袭常”,藏于常道也。